峰丛洼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和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anwe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研究峰丛洼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峰丛洼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影响,揭示其内在的分布规律,对峰丛洼地区村落规划和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本文以GIS为技术支撑,利用2010年和2015年的2.5m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选取撒拉溪、后寨河、茂兰和宗地4个峰丛洼地区为研究对象,引入11个景观格局指数,阐述乡村聚落总体的空间布局;运用最近邻点统计、Ripley’s K统计等点格局指数研究方法,对乡村聚落的空间集聚分布进行定量的研究,并对2010年和2015年间乡村聚落空间布局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个研究区的乡村聚落的空间布局均表现出规模小,复杂及不规则的分布特征。其中,2015年聚落的分布规模大于2010年聚落的分布规模,其聚落的空间分布比2010年更复杂和不规则。2015年聚落的空间破碎度小于2010年聚落的空间破碎度,且比2010年聚落斑块的空间连接连续性好。(2)4个研究区的乡村聚落空间集聚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最邻近指数和全局Moran’s I指数均表明4个研究区的乡村聚落均呈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态势。聚落的核密度值域在1~5等级,表现出随聚落等级增大,集聚度则逐渐减小的分布特征;Ripley’s K函数表明聚落在0-8km尺度范围内均呈显著的聚集空间格局,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空间集聚度则逐渐减小;局部Moran’s I指数表明,4个研究区的乡村聚落的局部Moran’s I指数均表现出高高集聚明显多于高低集聚多于低高集聚现象。(3)4个研究区的乡村聚落空间集聚演变特征表明,全局Moran’s I指数和最近邻点统计均表明2015年的乡村聚落的空间集聚分布显著于2010年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核密度值域在第1等级和第5等级中,2010年聚落的空间密集程度显著于2015年空间密集程度;聚落的核密度斑块面积在第2~4等级范围内,2015年聚落的空间密集程度显著于2010年空间密集程度;Ripley’s K函数表明2015年聚落的聚集度范围大于2010年聚落的聚集度;局部Moran’s I指数表明,撒拉溪地区表现出高高集聚明显多于高低集聚多于低高集聚现象,后寨河地区的高高集聚明显少于高低集聚,低高集聚现象反而显著于高高集聚现象,宗地乡地区的高高集聚明显多于低高集聚现象,茂兰地区的高高集聚明显多于高低集聚多于低高集聚现象。(4)道路、耕地、高程要素对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其不同研究区的峰丛洼地的地貌特征是导致不同空间集聚差异性的重要因素。其中,超过60%的聚落分布在道路100m范围内,超过1/3的聚落分布在耕地100m范围内,超过90%的聚落分布每个研究区海拔较低的区间范围内,表明研究区的道路、耕地和高程对聚落的空间集聚分布具有显著的作用,且2015年影响因素对聚落的作用明显大于2010年对聚落的影响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描述了悬挂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该系统由51单片机控制,通过液晶屏和键盘与操作人交互,通过步进电机对悬挂载荷进行开环运动控制,采用安装于悬挂载荷的反
灌溉用水监测作为农业用水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灌溉面积及其空间分布信息的准确获取可为农业用水管理提供科学支撑,帮助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传统的灌溉面积监测是基于人工观测、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对服务业的影响也逐渐明显,成为推动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引擎动力。知识型服务业要维持自身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创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化的加剧,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热环境密切相关,是影响城市热环境效应的主导因素。本文以兰州市为研究区域,以Landsad4-5 TM和Landsad 8遥感卫星影像为数据源,使用Arc GIS 10.1和ENVI 5.0软件,应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对九期数据进行分类,并对兰州市空间结构进行时空分析,重点对不透水面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然后,使用辐射传输方程法
土地资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源和环境条件。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不仅改变了该区域内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功能的类型和大小,同时引起了生态系统
水资源开发利用要始终贯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指导思想。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既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最大的经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空间的日益扩大和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子地图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和任务。大同煤矿集团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特大型國有老字号煤炭企业,在我国“中部崛起”的战略中,在山西煤炭工业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转折中,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十一五”期间,这艘“航空母舰”型的企业将如何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集团?记者就此专访了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