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深圳健康体检人群饮食生活方式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探讨经济发达地区无心血管疾病人群饮食生活方式与亚临床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健康体检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以期早期确认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相关的生活方式,为有效进行早期干预及延缓颈动脉斑块形成提供更多依据。方法:以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完成生活方式调查问卷的健康体检者2338例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有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脂质代谢异常者,生化指标等相关资料缺失,问卷完成率在90%以下(空白项>3项)者,最终纳入研究1861例。所有受检者,除颈动脉超声,还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伴随疾病史、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常规、血尿酸等)以及饮食生活方式问卷调查资料(包括抽烟、饮酒、饮食习惯、运动、睡眠),评估多个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传统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选择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的关系。我们通过对深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横断面分析,了解人群饮食生活方式以及颈动脉硬化斑块情况,按照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斑块组(n=427)和非斑块组(n=1434),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统计分析饮食生活方式和传统危险因素相比,与亚临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结果:1 研究基线数据1861例健康体检者,年龄在25~85岁,平均(48.9±10.1)岁。男性1312例(70.5%),女性549例(29.5%)。其中颈动脉斑块427例(22.94%),非斑块组1434例(77.06%),45-54岁人群斑块检出率为19.91%。1861例中,有427例有颈动脉斑块,42.9%为双侧斑块,30.2%左侧斑块,右侧斑块占26.9%。其中54.1%斑块数量1个,17.1%斑块≥3个。大部分(99.3%)没有狭窄,仅0.2%和0.5%轻度中度狭窄。然而,超声结果显示为低回声或不均回声的易损斑块占比73.1%。2斑块组与非斑块组的比较2.1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和非斑块组相比,斑块组年龄更大,男性占比更高,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史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增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升高。45岁以下的受检者中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仅为7.3%(52/713),而≥75岁的斑块发生率高达76.9%。颈动脉斑块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女性相比,男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更高(P<0.05)。绝经后女性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但仍低于同年龄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实验室检查比较与非斑块组相比,斑块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UA更高,HDL-C更低,脂肪肝者占比更高。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2.3饮食生活方式比较从饮食结构来看,普遍豆类摄入不足,61.8%摄入量不到膳食指南推荐的每日25-50g,其他营养素蛋、谷、鱼、果、蔬摄入达标人群占40.7-62.8%。其他生活情况大多数人比较健康,84.7%的人坚持每日吃早餐,仅6%早餐每周小于3次;81.9%不会暴饮暴食,72.1%每日6杯水以上(每杯约200ml)。和非斑块组相比,斑块组在每日蛋、谷、豆、鱼、水果、蔬菜、水摄入量无明显异常,早餐频率、按时用餐情况、是否暴饮暴食、每周锻炼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每日水果摄入>500g、日饮酒量在300-600ml、肉类每日摄入量>75g者斑块检出率更低。喜辛辣饮食与更低的颈动脉斑块风险相关。斑块组每周运动5次以上者占比更高,小于1次/周者占比更低。未发现每次锻炼时间和是否中等强度运动与颈动脉斑块发生存在关联。不规则睡眠习惯也有差异,经常不规律睡眠者更容易出现斑块,P=0.002。但在睡眠时长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显著性。斑块组吸烟者更多(P<0.01),回答吸烟或既往吸烟的更多,且每天吸烟支数更高,选5-10支、11-15支、16-20支和≥20支均较非斑块组更多。两组在饮酒量上也有差异(P=0.002),斑块组饮酒大于600ml/天者更多,饮酒量300-600ml者更少出现斑块(17.7%),而600ml以上则为29.7%。3 Logistics回归分析以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糖化血红蛋白、血压、BMI、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脂肪肝、吸烟、饮酒、水果日摄入量、喜辛辣、睡眠规律性、肉类日摄入量18个指标作为自变量,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为二分类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选用Forward LR法,得到的logistics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7.693,P<0.05。该模型能正确分类80.1%的研究对象。以预测概率0.5为判别分界点,判断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灵敏度为36.6%,特异度为93.4%,总判对率80.1%。除了性别(男性)、年龄外,高血压病史、脂肪肝、吸烟、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饮酒是颈动脉斑块的保护因素。从35岁起,斑块检出率逐年增加,每增加1岁,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增加11.3%。男性患病风险是女性的1.942倍。吸烟发生颈动脉斑块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 1.562 倍(OR=1.562,95%CI:1.176-2.073,P=0.002);而饮酒却能降低颈 AS 斑块的发生(OR=0.753,95%CI:0.571-0.993,P=0.044)。结论:1、在深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的饮食生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每天水果摄入大于100g以及辛辣饮食可能降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风险。肉类摄入并非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发现早餐频率、按时用餐、暴饮暴食等饮食习惯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间有关联。2、在深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的作息方式调查结果显示:不规律睡眠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更高。每周运动次数不足并非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发现每次锻炼时间和是否中等强度运动与颈动脉斑块发生存在关联。3、在深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的传统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高糖化血红蛋白、脂肪肝、吸烟仍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适量饮酒可能有助于预防颈动脉斑块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