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继电保护影响的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we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由于传统能源的大量消耗和严峻的环境形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与发展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当前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规模在不断扩大,这给电网的控制与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对继电保护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配电网的保护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满足分布式电源并网后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分布式电源与电力系统并网发电时一般通过10kV配电网接入,这会导致配电网的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配电网中短路电流和潮流的分布也会出现变化,进而会对配电网中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产生影响。  本文首先分析了几种主要分布式电源的结构原理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到各个分布式电源的出力特性。然后讨论了分布式电源的运行和并网的方式,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分布式电源所采用的恒功率控制模式,在MATLAB仿真软件中搭建了基于恒功率控制的分布式电源模型,同时搭建了含有分布式电源的10kV配电网模型。通过仿真得到配电网中短路故障发生的位置差异和分布式电源并网容量差异对线路保护短路电流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对三段式电流保护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本文给出了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保护的改进措施,提出了一种结合通信系统的两段式保护方法。在DG所在线路装设两段式保护,同时配有通讯模块,依照动作原则,接受和发出跳闸或闭锁指令,有效地解决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保护所造成的误动等问题,为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问题提供了参考,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This paper presents a two-stage smooth-optimal trajectory tracking strategy.Different from existing methods,the optimal trajectory tracked point can be directly
同杆双回线具有投资少、节约土地、单位走廊输送容量大等优点,目前在我国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是,由于同杆双回线会发生跨线故障,致使同杆双回线的故障种类多达120种,并且同杆双回线的故障计算和分析十分复杂。因此对同杆双回线的跨线故障进行研究,提出适用于同杆双回线的保护方案具有现实意义。 同杆双回线发生跨线故障时,不仅相与相之间有互感,相邻两线间还有线间互感,这使得在
当前电力系统的规模在不断的发展和扩大,电网能够安全的运行非常重要。电网中各个电力设备的可靠运行是电网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保证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减少电力设备的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研究了现有的安全稳定控制措施,在总结现有安全稳定控制措施不足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电力系统结构日益复杂的特点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引用了一种基于在线预决策的安全稳定控制模式。 这种安全稳定控制是将全模型稳定定量分析软件、电网EMS系统和区域电网稳定控制系统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系统实现有效的控制。在线预决策的稳定控制系统是基于EEAC的“在线预想计算,实时匹配”的在线紧急
This paper proposes a solution to localiz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rice grains in an image.All existing related works rely on conventional based machine leing
Tracking registration is a key issue in augmented reality applications, particularly where there are no artificial identifier placed manually. In this paper, an efficient markerless tracking registrat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单机容量300MW及600MW已成为电网的主力机组,在这些大容量机组中,100KW及以上容量电动机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机组的正常运行中,一旦某台重要电动机掉闸,轻则引起机组切负荷,重则引起停机停炉。因此,在电动机掉闸后,尽快弄清掉闸是由于电动机本身故障还是由于开关偷跳或是别的原因,是决定该电动机能否快速投入运行的关键因素。现有的故障录波装置多是针对发变组、发电厂出线而开发,因此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因此器械健身作为时尚健身的代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简单易学的电动跑步机越来越受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model and analyze the behavior of a new smart nano force sensor.To do so,the carbon nanotube has been used as a suspended gate of a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