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菲、香豆素、萘酰亚胺荧光探针在分子识别中的溶剂效应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探针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是超分子化学领域迅速发展的重要分支。本文设计合成了10个分别含有苯并菲、香豆素和1,8-萘酰亚胺荧光团的三类分子探针化合物,通过紫外、荧光光谱研究了所得探针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谱性质,以及对不同金属离子和水分子的识别性能。首先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由不同识别基团相连接的含苯并菲荧光团的分子探针,并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金属阳离子的识别性能。实验发现,具有二硫醚结构的双苯并菲探针A2、A4在乙腈溶液中对Hg2+离子具有较好的识别作用,以1-苯并菲基为荧光团的A2在加入Hg2+后荧光波长发生专属性的红移,而以2-苯并菲基为荧光团的A4在加入Hg2+后荧光强度几乎完全猝灭。其次,设计合成了以香豆素为荧光团,具有单、双亚胺结构的分子探针B2、B3,通过它们在不同溶剂中紫外、荧光光谱对金属阳离子的响应,研究了分子识别过程中的溶剂效应。结果表明在极性较弱的溶剂中,由于主客体分子的溶剂化程度低,探针能对多种金属离子发生络合作用;而在极性溶剂中则相反,B2和B3对金属离子的识别选择性提高。同时值得说明的是,B2和B3在乙腈溶液中均能选择性的与Cu2+发生作用,分解生成具有强荧光的香豆素醛化合物B1,从而达到对Cu2+的选择性识别。最后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对溶剂极性变化非常敏感的N-芳杂环-1,8-萘酰亚胺化合物。实验结果和量化计算研究均表明了芳杂环的引入增强了这类化合物基态到激发态的偶极矩变化(Δμ),这使得N-芳杂环-1,8-萘酰亚胺的荧光量子产率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急剧降低。4-(1-哌啶基)-N-(2-嘧啶基)-l,8-萘酰亚胺D3作为一个典型的化合物被用于测定六种常见有机溶剂的水含量(1,4-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丙酮,DMF,乙腈和甲醇),其荧光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曲线符合修正的Stern-Volmer方程(3)。对四氢呋喃和丙酮溶液中水的检测限分别可以达到0.016 %和0.020 %。
其他文献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传统模型、空间模型以及扩展模型,对2004—2009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从总体竞争力、由毗邻地区影响带来的竞争力、自身实际竞争力三个方面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当今社会新闻信息呈爆炸式增长,激烈的行业竞争与融媒体时代背景给新闻行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电视新闻行业想要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巩固受众群体,提高新闻播报质量,美化节目
危机前的经济过热和对石油出口的高度依赖是俄罗斯出现严重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2010年,俄罗斯从危机走向正常发展的方向。虽然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原料价格的现有预测短期内对
人:追求生存自由的社会性动物──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范景华一古希腊德尔菲城阿波罗神庙的墙壁上镌刻着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这与其说是一句著名的格言,不如说是西方哲人
运用多媒体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笔者通过多年英语教学的实践,阐述了传统英语教学和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利弊,并提出了对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