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各民族呈现出跨地区、跨省际流动的大潮,传统的民族分布格局发生着重大变化,少数民族人口大量涌入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的新群体。这一群体的进入,促进了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增进了东部沿海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加强了东部沿海地区民族关系的发展,丰富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内涵;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民族问题,给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与挑战。本文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依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利用纵向、横向的比较方法,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对东部沿海地区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九省市在2000至2010十年间,在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少数民族人口接受教育、少数民族行业和职业人口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汇总和比较分析,并结合对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少数民族人口进行的调研,多角度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东部沿海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的特征和趋势;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三个角度,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的原因;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梳理了东部沿海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的影响;针对东部沿海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变化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提出了不断健全完善相关政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