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增强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而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群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该类产业集群大多地处乡镇、城郊等区域的特点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有着其他行业及其集群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集群的规模经济效应进一步巩固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吉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显著。伴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协调和扶持下企业及机构组织的集聚也愈加频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以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作为研究对象。在《中国统计年鉴》及《吉林省统计年鉴》等权威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及其集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吉林省目前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了归类和梳理,并对国内外典型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对比,从中梳理出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共性和个性以及发展规律。通过分析研究,我们提出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创新模式,勾画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构想,并针对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与不足寻求解决的方法与渠道。论文的主体内容分为六大部分。第一章对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梳理与界定,对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回顾与评述,这些基本理论涉及到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区位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理论等。第二章分析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历程、地位及现状和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农产品加工业及集群的空间分布情况及特征,并对产业集聚度进行测度,探讨了集群发展动因。第三章结合实际情况对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组织形式、内在作用机制和外在作用机制等三个维度归纳出10个小类别的集群发展模式,并将各模式进行对比,总结出各自的优劣势,并以农安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第四章首先对国内山东、河南和山东等省份以及美国、日本等典型发展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对比,发现农产品加工产业及其集群发展的共同规律及个性特点,从中总结出吉林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可能需要借鉴的经验。第五章提出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可尝试创建的两种创新模式,即大集群和虚拟模式。大集群模式主要对其概念、意义、构架及其特征等进行设计,虚拟模式主要借鉴了虚拟产业集群的概念,在虚拟产业集群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吉林省实际提出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虚拟模式,并指出了虚拟模式是虚拟产业集群的初级形式,并建构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虚拟模式模型。第六章首先对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提出了发展建议。最后,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出全文的主要结论,阐明了本文的创新点,指出了论文存在的不足,以及对今后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