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分离、纯化的合适实验条件,并观察右归丸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诱导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能力,以提供一种较好的诱导方案。 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出BMSCs,然后通过贴壁培养法培养并进一步纯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纯化后的细胞表面标志CD44和CD34抗原,鉴定分离细胞是否为BMSCs;传3代的BMSCs经bFGF预诱导24h后,依据加入诱导液的不同分为右归丸+bFGF组、右归丸组和bFGF对照组以及未作任何处理的的空白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对各组诱导培养7天的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镜下计数诱导分化后所得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并对右归丸+bFGF组诱导培养7天的细胞进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结果: 1、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大量纯化而有活性的BMSCs。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显示CD44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 2、bFGF诱导24小时后,部分细胞呈卵圆形或圆形,不带突起或向两极伸出突起。右归丸+bFGF组、右归丸组经诱导培养4天后可见少量细胞呈神经样细胞:胞体变为圆形,伸出有2到3或更多突起,随着诱导时间延长到第7天,神经样细胞数目增多,其中bFGF+右归丸组变化更为明显;bFGF对照组中有少量的细胞出现较长的突起但突起的数量和长度均不如实验组;空白对照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 3、右归丸+bFGF组、右归丸组及bFGF对照组NSE和Nestin均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和右归丸+bFGF组、右归丸组及bFGF对照组之间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归丸+bFGF组与右归丸组、bFGF对照组之间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归丸+bFGF组GFAP呈阳性表达。 结论: 1、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和培养BMSCs。 2、本实验在不同条件下成功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右归丸和bFGF联合干预,可获得较高比例的神经样细胞,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诱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