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疫性病原菌分离与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植物检疫性病原菌的分离与检测技术的研究一直是各国农业部门以及口岸检疫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我国加入WTO以后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更加密切,植物果实、苗木、种子等商品的交易更加频繁,因此进境植物中检疫性病原菌的分离与检测工作变得更加重要,对我国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中笔者对三种重要的植物检疫性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检测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樱桃果实中梨火疫病菌的检测使用分子生物学中广泛应用的PCR检测方法对进境樱桃果实中梨火疫病菌的携带情况进行了检测。比较了常规PCR、套式PCR、实时荧光PCR三种检测方法共9种引物和探针对樱桃果实样品中梨火疫病菌的实际检测效果。找到了针对樱桃果实样品中梨火疫病菌检测适宜的PCR检测用引物和方法。2、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免疫磁珠分离通过制备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多克隆抗体,将免疫磁珠技术应用于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富集和分离。免疫磁珠分离过程中通过多抗及分离培养基的改良,最终达到从带菌量低的西瓜种子样品中分离出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目的。3、油菜黑胫病病原菌的分离与检测通过菌落及孢子形态、PCR检测、致病性检测等一系列试验将进境油菜籽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两种真菌分离物鉴定为油菜黑胫病的两种病原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和Leptosphaeria biglobosa。设计合成了Leptosphaeria maculans的常规PCR检测用引物lmb3/4以及实时荧光PCR检测用引物1mb3/R2和探针Probe-M并最终证明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均可用于Leptosphaeria maculans的特异性检测。
其他文献
膜分离技术因分离效率高、操作简单、能耗低等优点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耐酸碱和微生物侵蚀等优点,有望成为新型的分离膜材料。热致相分离(TIPS)法易于控制膜孔结构,是一种极具前景的制膜方法。采用TIPS法制备了PVB中空纤维膜,重点考察了凝固浴温度(CBT)、空气距和绕丝速度对膜结构性能的影响。所制备的PVB中空纤维膜具有典型的非对称结构。随着CBT的增大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天然气奇缺而煤炭的储量丰富,通过煤气化得到合成气再通过甲烷化反应可得到清洁燃料天然气,而甲烷化催化剂正是这个研究课题的核心部分。本文以γ-Al2O3和拟薄水铝石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镍基催化剂NiO/γ-Al2O3以及添加碱土金属、稀土金属和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助剂的催化剂NiO/M/γ-Al2O3,并对催化剂进行XRD和氮气吸脱附表征在不同的温度或压力下考察催化剂的合成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