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质变化及生物被膜形成控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xiwe8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近年来在速冻食品中污染严重。致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肠毒素,一旦速冻食品被污染,解冻后在合适温度条件下可大量繁殖并产毒,从而引起食物中毒。两年前,我国在饺子、肉圆等馅类速冻食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事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低温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低温胁迫后性质变化,可为冷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冷冻食品中分离得到多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再生长能力、耐冷冻能力进行了评价,获得一株低温适应能力较强的菌株,经冷诱导后测定其对其他环境适应能力的变化。同时,长期冷诱导可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小菌落突变体。该小菌落突变体与其野生型相比,生长形态,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抗生素的耐受性发生变化。选择4种常见杀菌剂对其产生的生物被膜进行清除,为控制这类小菌落突变体提供理论方法和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冷冻食品中金黄葡萄球菌分离及其耐冷冻能力的测定。从超市农贸市场采集的36份冷冻食品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冷冻肉制品的污染率较高,总体检出率为16.7%。在传统培养法的基础上运用PCR快速检测法,PCR 阳性样品再进行生理生化检验,最后通过16srDNA测序确定。最终分离得到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命名为S.aureus W1、S.aureus W2、S.aureus W3、S.aureus J1、&aureus J3、S.aureusJ4、S.aureus J5。对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长期冷处理,测定其低温耐受能力。结果发现S.aureus W3对-20℃耐受能力最强,经8w冷胁迫后,菌体数几乎没有发生变化,S.aureus J3对4℃耐受能力最强,处理8周后菌体数仅下降0.76 1g(CFU/mL)。而标准菌株CICC10201对-20℃的耐受能力较所有分离株差,处理8周后菌体数下降2.27 1g(CFU/mL)。另对分离菌株冻融循环的耐受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经9个冻融循环后,分离菌株的菌体数呈上升趋势,其中S.aureus J1上升最为显著。随着冻融循环数量的增加,菌体数逐步下降。而标准菌株菌体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表现出比分离株对冻融循环的更强敏感性。2.冷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他环境耐受能力测定及安全控制。选择耐冷菌株S.aureus W3与标准株5.aureus CICC10201分别在4℃下冷胁迫5h后,测定其对不同温度、pH、渗透压、过氧化氢、酒精环境处理的存活率及耐冷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清除。结果表明,耐冷菌比标准株对高温耐受性更强,且经冷诱导后,两种菌在45℃-60℃环境下存活率均有所提高。冷诱导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酸性pH环境敏感性增强但对碱性pH环境产生交叉抗性。冷诱导后的菌体在高渗环境的存活率降低,最低下降了 24.09%。另外,冷诱导后,两株菌对不同消毒剂的敏感度也发生了变化,30%的酒精浓度处理后,两株菌的菌体数较未诱导前分别多1.92和2.071g(CFU/mL),说明冷诱导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酒精的耐受性增强。同时,耐冷株W3在诱导前后对35-50mM浓度过氧化氩耐受性没有显著变化,但对标准菌株S.aureus CICC10201其敏感性增强,存活率下降。耐冷株W3较标准株具有更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运用1%84消毒水能有效清除其生物被膜。3.冷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突变体的形成及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CICC10201在-20℃下诱导3w后形成小菌落突型菌体,对其生长、营养缺陷型、形态、耐药性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形成的小菌落突变型菌体生长缓慢,延滞期增长,到达对数期时间延后2h左右。37℃培养24h后,菌落大小显著小于原始菌株(p<0.05),且其在血平板上的溶血圈减小,革兰氏染色变浅。冷诱导形成的小菌落突变型属于甲萘醌缺陷型菌株,在MHB培养基中几乎不生长,但在添加0.1μg/mL甲萘醌后可正常生长。传代3代以上,该突变体会发生回复突变现象。冷诱导形成的小菌落突变体对多种药物耐受性增强,特别是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卡纳霉素),而对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增强。在NB培养基中培养24h后,小菌落突变体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于其野生型,且生物被膜相关基因(icaADBC)表达量上升,运用1%的84消毒水或3%过氧化氢能最大程度去除生物被膜。
其他文献
随着对化石能源使用的增加,CO2排放逐年攀升,其导致的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可再生能源如风、光等发的电难以直接并入电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夜间交通出行需求日益高涨,由此也导致交通事故频发,尤其是交叉路口最为严重。近年来人工智能和车路协同技术快速发展,结合这些前沿技术对交通安全控制这一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成为热点。为了解决夜晚社区交叉路口车辆的视线盲区和冲突碰撞问题,本文在车路协同环境下,利用自身车辆的驾驶工况分别预测进入交叉口区域的转向意图和车速值,并以预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安全辅助策略,从而达到随动照明辅助和冲突风险
组合测试是软件测试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支,已经在工业界得到大量应用。虽然组合测试技术已得到广泛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未能被很好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人们关心不同场景下组合测试技术是否具有足够强大的错误检测能力;另一方面,人们也关心如何准确地描述那些能导致错误的软件输入域特征。与此同时,布尔规格测试也是软件测试一个重要分支,因为软件程序的执行路径通常依赖于谓词语句中布尔表达式真或者假的判定结果。因此,本文
目的:探讨影响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发病及恶变的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中心的230例绝经后妇女,根据病检结果分为正常组74例、EP良性组143例和EP恶性组13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三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与EP组(良性组和恶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绝经
目的:应用高分辨磁共振(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观察头颈动脉夹层管腔及管壁病变的动态变化,为判断动脉夹层的修复程度及药物疗程时长提供影像证
约翰·梅杰等人所译的《淮南子:西汉政府理论与实践指南》是中国道教典籍《淮南子》的首个英文全译本,一经出版后在西方汉学研究界广受好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淮南子》在西方的传播。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探讨该译本的译介机制对于国内典籍英译活动具有较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本论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以现有的相关研究材料为基础,参照吉迪恩·图里的“操作规范”相关理念,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主要翻译策略,
《传习录》是记载我国明代学者王阳明主要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研究王阳明心学必读的入门之书。此书自1572年收入《王文成公全书》以来,先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向海外推介,在东亚及西方世界中有一定的影响。《传习录》迄今仅有两个全英译本,由亨克与陈荣捷分别于1916年和1963年译成并出版。二者出版时中美的历史及社会文化环境存在诸多不同,两个译本的语言特征及两位译者所采取的主要翻译策略也存在很大差异。
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不断加重,开发一种既不依赖于化石燃料又不排放污染气体的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目前,利用太阳光和半导体进行分解水制氢是最理想的方法之一。光催化技
在本文中,我们将C-正则半群的相关定理和抽象柯西问题推广到完备随机赋范模上,然后,在完备随机赋范模的框架下证明了L~0-线性泛函f的核空间N(f)的相关结论,最后在L~0-Lipschi
随着我国并购交易事件数量的不断增长,业绩承诺事件数量也呈现一个爆发增长的态势。中国证监会制定业绩承诺的初衷是为了维持证券市场的秩序,保证并购注入资产的质量,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