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近年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病率急剧增加,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是其主要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促进缺血后血管新生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低强度连续治疗性超声波(therapeutic ultrasound,TUS)可以修复受损组织,加速缺血组织的再血管化,但是否可以改善T2DM患者的缺血症状,目前尚无报道。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74213、115742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病率急剧增加,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是其主要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促进缺血后血管新生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低强度连续治疗性超声波(therapeutic ultrasound,TUS)可以修复受损组织,加速缺血组织的再血管化,但是否可以改善T2DM患者的缺血症状,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低强度连续TUS对T2DM小鼠下肢缺血后血管新生及高糖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T2DM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视角。方法:1.低强度连续TUS对T2DM小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作用:高脂饲料(8周)联合链脲菌素(单次腹腔注射,100mg/kg)构建T2DM小鼠模型;单侧股动脉结扎构建下肢缺血模型后,根据分组给予或不给予低强度连续TUS(1MHz,0.3W/cm2,9min/day,连续14天)治疗,红外热成像仪检测下肢血流,下肢缺血分数按照缺血评分标准评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组织内皮凋亡及氧化应激水平,Real-time PCR检测组织线粒体功能,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Akt、p-Akt、e NOS、p-e NOS、VEGF、Bcl-2、Bax、AIF、Cytochrome c、Caspase3、c-Caspase3蛋白表达。2.低强度连续TUS对高糖条件下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功能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kt、p-Akt、e NOS、p-e NOS及VEGF蛋白表达,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及Matrigel小管生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迁移及小管生成能力。3.低强度连续TUS对高糖条件下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DCHF-DA活性氧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水平,Mito SOX试剂盒检测线粒体ROS水平,JC-1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Bcl-2、Bax、AIF、Cytochrome c、Caspase3、c-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1.低强度连续TUS能促进T2DM小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与正常血糖小鼠相比,糖尿病小鼠下肢缺血评分增高,血流灌注降低,毛细血管密度减少,内皮凋亡增多,氧化应激水平升高,线粒体功能受损,促血管新生因子表达降低,凋亡蛋白表达增多,抗凋亡蛋白表达降低。低强度连续TUS治疗不仅可以逆转糖尿病的毒性作用,还可以改善正常血糖组的各项指标。2.低强度连续TUS通过修复PI3K-Akt-e NOS通路改善高糖条件下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能力:与正常组相比,高糖可以损伤内皮PI3K-Akt-e NOS通路,而低强度连续TUS可以修复该通路,并提高下游VEGF的表达,改善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小管生成功能,L-NAME或LY294002可以部分抑制低强度连续TUS的保护作用。3.低强度连续TUS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的凋亡:与正常组相比,高糖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上调凋亡蛋白水平、抑制抗凋亡蛋白表达,提高细胞内ROS及线粒体ROS的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低强度连续TUS不仅可以修复高糖的损伤作用,还可以改善正常组的各项指标。结论:低强度连续TUS可以促进T2DM小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及血流灌注;机制可能与内皮PI3K-Akt-e NOS信号通路修复、线粒体功能改善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三维CT重建在成人DDH髋关节解剖参数测量及个体化手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目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骨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是治疗DDH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计算机对DDH患者髋关节进行3D重建并进行解剖形态学参数的测量,全面、综合的评估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类型及程度,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术设
目的比较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不同b值组合之间峰度系数(Kurtosis coefficient,K)与弥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D)的差别,并筛选出适宜乳腺癌评估的最佳b值组合。探讨DKI对良恶性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并同常规弥散加权成像比较,评价两种技术对良恶性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效能。评估浸润性乳腺癌弥散峰度成像参
皮瓣的应用在整形外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1989年以来,穿支皮瓣技术的出现引领现代整形外科进入一个更高的领域。但是穿支血管具有显著的解剖变异性,限制了穿支皮瓣应用的准确性和随意性,并最终影响到修复效果。因此,穿支血管的解剖学特点及最佳穿支血管的选择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包括(1)穿支血管的定位:血管位置、口径、在皮下组织及肌肉内的走行路径等;(2)穿支血管可供养皮瓣的范围。针对以上需解决的问题,
目的:探讨LAT-PLC-γ1对T细胞的分化调控及其可能相关机制,以及就哮喘中LAT对调节性T细胞分化影响进行相关研究。方法:(1)构建LAT质粒,基因测序检测LAT质粒内c DNA序列正确性。(2)使用OVA致敏和激发的方法构建哮喘小鼠模型,滴鼻法体内转染LAT质粒,Real-time和Western blot检测LAT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确定转染时间节点。(3)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
研究背景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介导了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NEA)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IL-6诱导STAT3磷酸化,是调控na?ve 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的关键;SOCS3是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重要的负反馈调节蛋白。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血红素加氧酶-1(HO-1)可以抑制Th17细胞分化,进而减轻Th17细胞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但是HO-1抑制Th17细胞分
研究目的: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建立了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小猪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ISR)模型。质谱检测发现,在糖尿病小猪模型中,发生支架再狭窄组的冠状动脉组织中的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B2)的含量要显著高于非支架再狭窄组。因此,我们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HMGB2蛋白浓度与支架再狭窄是否有关。同时,通过小鼠股动脉损伤模型和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在体内和体外探究了HMGB2的生物学效应。研究方法和结果:25
目的: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O)是糖酵解过程产生的一种活性二羰基分子,也是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前体物质,可能参与糖毒性对β细胞的损伤作用,为明确细胞内MGO在介导高糖损伤胰岛β细胞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拟通过体外实验进行深入研究。方法:观察大鼠胰岛β细胞株INS-1细胞经高糖刺激后胞内MGO来源的AGEs(MG-H1)水平和乙二醛酶1(Glo1)表达的影响;观察MGO清除
研究目的研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特征的转变,探究常用影像学检查在甲状旁腺病灶定位诊断中的优缺点研究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住院治疗的共597名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000-2010年与2011-2015年先后两个时间段中PHPT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的差异。使用一整套的精神心理学量表,评估PHPT患者的认知情况并与正常对照比较,了解
目的:总结垂体柄增粗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垂体柄增粗患者发生垂体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构建肿瘤与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模型,从而辅助临床诊疗工作。方法:1、针对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我中心住院诊治的PST患者共计26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临床资料并对其人口统计学、临床症状、内分泌功能、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不同程度垂体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2、针对2012年1月1
研究目的线粒体三功能蛋白(Mitochondrial trifunctional protein,MTP)是位于线粒体内膜的一异八聚体酶复合物,由4个α亚基(MTPα)和4个β亚基(MTPβ)组成,参与脂肪酸β氧化(Fatty acidβ-oxidation,FAO)循环反应的最后三步催化反应。近期研究发现MTPα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肥胖于本质上是脂肪细胞数目增多和/或体积增大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