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经济体意识到区域间货币金融合作的重要性,陆续提出了多种构想和具体措施,促进区域货币和金融稳定。包括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并促进其多边化,筹备东亚外汇储备库,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建立和完善东亚债券市场。但是对于处于货币金融合作中较高层次阶段的东亚汇率协调机制却始终没有能够真正实现。本文以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进展为切入点,探索其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东亚区域缺乏主导国家和货币,而中国具有潜在能力成为主导国家。在分析中国在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中的作用前,首先分析了中国是否有动力和能力参与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结论为中国既有动力,同时也有能力参与。本文从贸易和货币视角分析了中国在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中的作用,贸易角度从贸易规模和不对称竞争压力两方面阐述,说明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区域的市场供给者;货币角度中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结论,在2005年7月-2008年7月期间锚定美元的东亚货币有六种,锚定欧元的东亚货币有四种,而锚定人民币的东亚货币仅为两种,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2010年9月-2014年3月期间,锚定美元和欧元的东亚货币明显减少,与此对比的是锚定人民币的货币增加为五种,说明人民币在东亚地区逐渐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东亚区域中重要的锚定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