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ndoglin靶大鼠胶质瘤的磁共振分子影像学实验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合成制备基于Endoglin靶的空间稳定脂质体磁共振分子探针并评价其理化性质;各种对比剂大鼠胶质瘤磁共振分子影像学研究,验证探针特异性显示胶质瘤形态及边界的有效性。材料与方法:一)空间稳定脂质体的制备:(1)脂质体膜材料,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DSPC).胆固醇(CHOL).甲氧基聚乙二醇-二硬脂酰乙醇胺(mPEG-DSPE).钆-二乙三胺五醋酸-二硬脂酰胺(Gd-DTPA-BSA)按36:36:3:25摩尔比例溶于氯仿甲醇混合溶剂(2:1容积)中,经40℃旋转蒸发,60℃水化,高压均质仪挤压过膜,制备包载顺磁性物质(Gd)的空间稳定脂质体(Gd-SLs);(2)评价脂质体的粒径、稳定性、钆含量、磁共振驰豫率及体外MR成像作用等性质。二)基于Endoglin靶的空间稳定免疫脂质体及预定位脂质体分子探针的制备:(1)Gd-SLs成膜过程中,加入膜材料吡啶二硫丙酰基-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乙醇胺(PDP-PEG(2000)-DSPE),制备表面修饰结合PDP基团脂质体(PDP-SLs), PDP-SLs脂质体经二硫苏糖醇(DTT)还原,得表面结合游离巯基的脂质体(HS-SLs):(2)CD105单克隆抗体(CD105~MAb)与丁二酰亚胺-4-(对-马来酰亚胺-苯基)-丁酸酯(SMPB)反应制备马来酰亚胺苯基丁酰基单克隆抗体(MPB-MAb);(3)将HS-SLs与MPB-MAb反应获得的表面连接抗体的空间稳定脂质体(MAb-SLs);(4)生物素氨基己糖酸-3-磺酸基-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Sulfo-NHS-LC-biotin)与CD105-MAb反应可得生物素化单克隆抗体(Bio-MAb);(5)链霉亲和素结合空间稳定脂质体(SAv-SLs)的制备过程与MAb-SLs基本相同,将HS-SLs与马来酰亚胺苯基丁酰基链霉亲和素(MPB-SAv)作用,可得SAv-SLs;(6)测定免疫脂质体抗体蛋白密度及抗体结合率,各种脂质体探针透射电镜观察形态。三)大鼠胶质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Endoglin靶的MR分子成像:(1)大鼠C6胶质瘤细胞培养及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2)25只模型动物随机分为A-E共5组,每组5只,分别尾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空白脂质体(Gd-SLs).同种型对照IgG脂质体(IgG-SLs).结合Endoglin单克隆抗体的免疫脂质体探针(MAb-SLs)行MR成像,两步法预定位成像大鼠预先给予生物素化单克隆抗体(Bio-MAb)后再给予链霉亲和素脂质体探针(SAv- SLs)进行成像;(3)比较各组大鼠MR T1加权增强图像肿瘤强化农现的差异,分析各组动脉血管、正常脑组织及肌组织、肿瘤组织时间-信号增强特点;(4)比较各组间肿瘤强化程度及强化范围差异、比较组内肿瘤中央部及周边部强化差异;(5)比较各组间肿瘤强化形态的差异;(6)大鼠胶质瘤CD1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中央部及周边部新生血管计数,比较两者差异。结果:一)所制备之钆结合空间稳定脂质体(Gd-SLs)经高压均质仪过膜后粒径控制于117.4±31.8nm;脂质体Gd载药率达87%~100%;常温下(26℃)Gd-SLs磁共振驰豫率为Gd-DTPA的1.16倍,37℃为1.25倍;体外MR成像显示Gd-SLs与Gd-DTPA两对比剂MR T1加权成像作用接近。二)空间稳定脂质体结合单克隆抗体后粒径由116.1nm±33.9nm增加至129.9nm±40.9nm,于4℃保存7、14、42天,平均粒径及分布变化较小;将Bio-MAb与SAv-SLs混合后,平均粒径显著增大(267nm±142.8nm),分布增宽;免疫脂质体抗体结合率为52~67%,相应抗体/磷脂比例约为47~60μg/μmol;透射电镜显示,脂质体为均匀大小囊泡样结构,将Bio-MAb与SAv-SLs混合后,SAv-SLs有相互聚集作用。三)荷瘤大鼠MR成像(1)动脉增强表现:注射Gd-DTPA后,动脉血液快速明显强化,即刻达峰值,2小时基本消退,时间-信号曲线呈快进-快出类型;B~E组大鼠注射相应分子探针后,血管强化表现接近,早期快速明显强化,强化峰值于20~60min出现,之后强化信号缓慢下降,于48小时恢复至增强前水平,其时间-信号曲线表现为快进-平台-缓出类型。(2)肿瘤强化表现:注射Gd-DTPA后,肿瘤迅速强化达峰值,20min强化即有减退,2小时强化信号约为峰值强度30%,24小时完全退出;注射Gd-SLs及IgG-SLs,肿瘤早期强化不明显,60~120min达峰值呈轻度强化,48小时强化信号为峰值强度42~58%;注射MAb-SLs及Bio-MAb/SAv-SLs两步法成像,肿瘤周边及中央信号迅速增高,于8小时达峰值,后缓慢下降,注射MAb-SLs后肿瘤中央周边强化程度相仿,而两步法成像周边强化明显高于中央部(P=0.032)。(3)肿瘤强化形态分析显示,注射Gd-DTPA整个肿瘤不均匀强化,Gd-SLs及IgG-SLs组以肿瘤边缘点状强化为主,MAb-SLs及Bio-MAb/SAv-SLs两步法成像肿瘤增强以边缘环形强化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105阳性微血管主要沿肿瘤周边分布。结论:(1)顺磁性空间稳定脂质体能有效提高磁共振分子探针体内成像信号,制备方法简单,实验操作可控性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性质稳定,具有较高的磁共振弛豫作用,是理想的MR分子影像学对比剂载体。(2)免疫脂质体结合抗体方法简单,效果确切可靠,体外相关实验能够验证生物素-亲和素介导的两步法成像的有效性。(3)大鼠胶质瘤MR分子成像,临床用Gd-DTPA肿瘤强化周边及中央强度无差异,非特异性脂质体探针肿瘤强化程度低,肿瘤边界强化形态不完整,因此均不能用于肿瘤边界显示。MAb-SLs及Bio-MAb/SAv-SLs两步法成像显示肿瘤边界较明确,两步法成像强化程度更高,实验证明为特异性靶向成像作用,因此可以用来进行肿瘤边界分析。
其他文献
针对桩106区块地质结构复杂、油藏类型复杂多样、注水井数少、注水井点分散、吸水压力差异大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注水系统整体优化运行,从系统运行参数优化、设备更新改型、注水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制度的现代化建设逐步完善,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也迎来了一个新时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物的合理有效利用逐渐成为社会热点。同时,随着经济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目标导向治疗方法对脓毒症低灌注患者脑氧代谢和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脓
在抗击疫情期间,做好自我管理和家庭成员管理,非必要不出门,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居家锻炼成为人们为增进健康、提高免疫力、缓解紧张情绪的主要选择。《体育教学》杂
目的:胎膜早破是产科较常见的并发症,回顾78例胎膜早破的护理病例,探讨对胎膜早破孕产妇进行有较的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78例胎膜早破进行分析,进行预防和护理。结果78例胎膜
目的:探讨CT和MRI在侵袭性纤维瘤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I表现。结果:瘤体发生于四肢8例,躯干12例,直径2.5~17.0cm,CT
解决往复式注水泵电机过热问题,根据电机温度的标准、注水泵电机功率配备的标准,测试了注水泵的实际工况和电机实际功率,分析了可能过热的原因,认为泵电机实际功率达不到额定功率、使用变频器、供电质量差是电机过热的原因。
羊水是胎儿运动维持、宫内生长发育必须的母体内环境,但是临床常有羊水过少情况出现,虽然当前还没有完全明确羊水过少出现的原因,但已经证实会严重影响围产儿预后,提高了围产
人CD226曾先后被称为T细胞谱系特异性活化抗原(1 TLiSA1,1985)、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PTA1,1989)DNAX辅助分子1(DNAM-1,1996),并于2000年首次以我国实验室为主要研究单位在
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对脑血管疾病、脑缺氧损伤及继发性脑损害的研究已涉及很多方面,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