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梗死模式与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临床转归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K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颞前动脉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梗死模式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背景与目的:本研究初步探讨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颞前动脉的存在对早期磁共振加权成像脑梗死模式及与早期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登记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患者。所有患者于入院期间均完成头颅磁共振成像及血管学检查。采用改良Rankin戥(mRS)评估患者90天功能预后,将mRS≤2定义为预后良好。单因素分析颞前动脉存在与颞前动脉缺失两组患者组间基线资料、ASPECTS评分、梗死模式及早期功能预后的差异,同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颞前动脉和梗死模式与90天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符合入组和排除标准的患者98例。血管成像检查示44例(44.9%)患者存在颞前动脉,54例(55.1%)患者颞前动脉缺失。同颢前动脉缺失组患者相比,颞前动脉存在组患者穿通支动脉区域小梗死比率(22.7%vs 5.6%,P=0.013)及DWI-ASPECTS≥7分的比率(65.9%vs 44.4%,P=0.034)显著升高,而高血压病比率(52.3%vs 72.2%,P=0.042)、NIHSS平分(7.0 vs 8.5,P=0.043)及大脑中动脉M1段远端闭塞比率(56.8%vs 11.4%,P<0.042)显著降低,而两组患者侧支循环情况并没有明显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示颞前动脉存在和DWI-ASPECTS评分(R=0.223,P=0.027)及大脑中动脉M1段远端闭塞(R=0.376,P<0.001)显著正相关。共有50例(51.0%)患者90天功能预后良好,预后不良48例(49%)。同预后不良组患者相比,预后良好组患者颞前动脉存在比率(62.0%vs 27.1%,P=0.001)、DWI-ASPECTS≥ 7分比率(78.0%vs29.2%,P<0.001)及分水岭梗死比率较高(20.0%vs 4.8%,P=0.099),而入院基线NIHSS评分较低(中位数5 vs 11.5,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单因素分析中P<0.1)后示:颞前动脉存在是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90天功能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 OR)4.4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52-13.03:P=0.007]。结论: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颞前动脉存在患者穿通支动脉区域小梗死比率较高,梗死体积较低。颞前动脉存在是90天功能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第二部分磁共振成像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轻型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背景与目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是脑卒中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磁共振成像检查有助于更好的明确缺血性脑卒中的梗死模式,对卒中机制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因此,本研究初步探讨早期磁共振成像对大脑中动脉区域轻型卒中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起病24小时内住院,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大脑中动脉区域轻型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入院24小时内完成磁共振检查。EDN定义72小时内任意一次NIHSS评分较基线NIHSS评分增加2分或2分以上。采用单因素分析组间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梗死模式及治疗方法的差异,同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磁共振结果和END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区域轻型卒中患者211例。END组患者共65例(30.8%),非END患者146例(69.2%)。同非END组患者相比,END患者内分水岭梗死比率较高(35.4%vs 12.3%,P<0.001)。同其他类型梗死模式患者相比,内分水岭梗死患者高脂血症比率(19.5%vs 7.6%,P=0.023)、皮质支梗死比率(24.4%vs11.2%,P=0.027)、皮质分水岭梗死比率(31.7%vs 15.9%:P=0.020)及同侧脑大动脉狭窄比率(70.7%vs 45.3%-P=0.003)较高,而穿通动脉梗死比率(22.0%vs 80.6%,P<0.001)较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示:内分水岭梗死是大脑中动脉区域轻型卒中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OR)2.5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9-5.74;P=0.031].结论:内分水岭梗死是大脑中动脉区域轻型卒中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三部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梗死模式对大脑中动脉区域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背景与目的: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角度,探讨梗死模式对大脑中动脉区域(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大脑中动脉区域急性脑梗死患者172例,所有患者均于溶栓前行磁共振检查。根据DWI结果将梗死模式分为区域性梗死,其他皮质梗死,其他深部梗死,内分水岭梗死,浅表小梗死和深部小梗死。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90天评分为0-2分的患者定义为预后良好。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同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梗死模式和大脑中动脉区域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172大脑中动脉区域脑梗死患者,其中区域性梗死或其他深部梗死患者共75例(43.6%),同其他类型梗死模式患者相比,区域性梗死或其他深部梗死患者基线NIHSS评分(P<0.001)、脑大动脉闭塞比率(P<0.001)和梗死体积均显著升高(P<0.001)。89例(51.7%)患者90天功能预后良好,同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61.8士15.4 vs 72.5±15.7,P<0.001)NIHSS评分[9.0(4.0-15.5)vs 16.0(11.0-20.0),P<0.001)、大脑动脉闭塞比率(30.3%vs 51.8%,P=0.004)、梗死体积[17.1(5.0-46.2)vs 35.3(8.3-73.2),P=0.029]及区域梗死或其他深部梗死模式比率(29.2%vs 59.0%,P<0.001)明显降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示:特殊梗死模式(区域梗死或其他深部梗死模式)是大脑中动脉区域脑梗静脉溶栓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0.40;95%CI,0.16-0.99;P=0.047)结论:区域梗死或其他深部脑梗死模式是大脑中动脉区域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其他文献
针对HJ成品油管道CK-ZH段停输后出现管道压力变化的情况,在理论分析油温变化及地形对停输管道压力影响的基础上,依据成品油管道历史数据及变化趋势,建立了适用于该段成品油管
土壤裂隙的发育是土壤自身内在属性在外界条件变化时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息息相关,对农田水肥蓄积、坡体稳定、地下水污染等的危害很大。本文首先阐释
路遥资源中最为重要的遗产恐怕是他有关生活的苦难哲学。路遥的苦难情结是他崇高思想和人格的如实写照。路遥始终歌咏理想、赞颂劳动和土地,并把幸福真正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工程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就目前的现状对未来进行展望,同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将是未来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向与内容。同时也要预测即将出
目的:探讨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方法针对36例室早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结果本组成功治疗36例,术中无并发症。结论 CARTO
利用充氢反应球磨技术制备了不同球磨时间的氢化态Mg-3Ni-2MnO2复合粉体材料,并对其放氢动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进而利用J-M-A方程分析了放氢过程相转变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
在2019年底的“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2019年会”(ICCAD 2019)上,电子产品世界记者访问了EDA、设计服务厂商和代工厂的老总,请他们回顾和分析了2019年的热点,并展望了2020及未来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EBN)探索骨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有效预防。方法以269骨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为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预防脂肪栓塞综合征,以238例骨科骨折患者为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