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结合部是农村向城市过渡的边缘地带,也是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前沿性地带。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的优势,以兰州安宁区水村和孔村为例,通过对两村家庭结构、职业结构、生活方式结构、心理文化结构、收入结构、组织结构和身份认同等七个方面的实证研究,反映了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反映了中国西部内地城市化进程独特的特点。城乡结合部转型过程是城乡结合部自身模仿、融入城市以及城市的扩散辐射效应嵌入的过程;城乡结合部是许多矛盾、困惑及经验反映最集中的场所;同时是将漫长的城市化进程浓缩在一个短期内进行的相对较小的区域。通过实证研究,既发现了城乡结合部在城市化过程中给其成员带来的实惠和利益,也暴露出城市化过程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得出城乡结合部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结果是:农民的终结;从“空壳”到“实体”;社会的断裂和最终走向城市化。文章同时指出了城乡结合部社会结构变迁的动力和动力机制。 研究城乡结合部社会结构变迁的理论意义既是对城乡结合部及与此相关的农村、城市社会结构等概念、理论的综合反映,也是对农村社会学和城市社会学理论、方法交叉、组合的新探索。其实践意义是通过这一研究折射出我国城市化的全貌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发现城乡结合部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此做较深刻的理论分析,并运用这一研究理论指导城乡结合部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