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末端炔基的Salen型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i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alen型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在光学、催化研究、分子识别、分子磁性等各个领域均有重要作用,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另外,利用Sonogashira耦合反应生成的末端炔类化合物在药物、有机发光材料及聚合材料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含有末端炔基的Salen型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在发光材料及超分子领域的重要作用已引起研究者的兴趣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合成了两种新型含末端炔基的Salen型配体及其Ni,Cu,Mn,Fe的金属配合物。分别采用核磁、质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化合物在电化学和荧光光谱方面的性质。   ⑴Salen型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谱学性质研究:分别以邻苯二胺和4-甲基邻苯二胺为原料,并通过与5-乙炔基水杨醛等原料反应合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Salen型配体及其Ni,Cu,Mn,Fe的金属配合物。分别采用核磁、质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是预计的目标产物。   ⑵Salen型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的研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其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并测定了溶液的摩尔电导率。研究发现,配体除H2L1外均在测试范围内出现特征的亚胺氧化还原峰。镍和铜的配合物均经历了两个单电子的氧化还原过程:锰的配合物均出现由Mn(Ⅲ)/Mn(Ⅱ)产生的一对氧化还原峰,并为准可逆的单电子过程;对于铁配合物FeL3和FeL4,出现由Fe(Ⅲ)/Fe(Ⅱ)产生的一对氧化还原峰。   ⑶Salen型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的研究:探究了配体结构及其中心金属离子对荧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炔基的配体H2L1和H2L2的荧光较各自相应的Ni,Cu,Mn金属配合物的大,而配体H2L3和H2L4的荧光强度较各自相应的Ni,Ca,Mn,Fe金属配合物的小。镍和铜的配合物由于d-d跃迁现象其荧光强度均较弱,而锰和铁配合物中Mn2+和Fe3+由于d轨道电子为d5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因此较镍和铜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大。
其他文献
抗癌药物在人体内的非特异性分布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利用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内外pH环境的差异,人们设计了具有pH响应性的纳米药物载体,大大提高了抗
近年来通过氢键活化促进的有机不对称催化反应越来越受到合成化学家们的青睐,由于有机硫脲催化剂可通过-NH-基团与反应底物形成双氢键从而实现良好的催化活性及手性控制,手性硫
随着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车中的广泛应用,长寿命、高安全性的电极材料成为锂电池研发的重点。尖晶石结构的钛酸锂Li4Ti5O1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充放
随着现代仪器的发展及分析体系复杂程度的提高,建立一种快速、简单的分析方法,并且高效地从复杂的测量信号中获取组分的信息就是分析化学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通常,采用仪器分
随着传统能源的严重消耗,我们亟待寻找一种新型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毋庸置疑成为了最具潜力的新型的绿色能源,但是由于传统的阴极催化剂如Pt和RuO2等贵金属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功能特性及组分间协同相互作用而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多金属氧酸盐作为目前备受关注的无机单分子簇合物具有多样的化学成分和丰富的拓扑结
配位聚合物(Coordination Polymers)是由有机桥联配体与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或辅以其他弱作用力而形成的具有高度有序、且无限扩展结构的一类配合物,这类配合物有时也被称为金
本文采用普通DSC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多频温度调制DSC(TOPEM)新技术,结合固体核磁共振(NM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氢键驱动相容共混物PVPh/PEO中玻璃化转变行为及空间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