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防洪治涝对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和人民安居乐业,还可为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青岛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多样,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发生,防洪治涝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由于青岛市的发展扩张和人口的增加,生产、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和生活垃圾的乱弃,造成城区部分中小河道局部淤积,且主河道防洪标准偏低,不能满足本市防洪治涝工作的需求;城区雨水系统建设尚不完善,排水能力不足,老城区排水管线建设年代久远,缺少整体规划,不能达到治涝标准;随着海岸带的开发,风暴潮成为沿海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对青岛市海堤进行综合整治刻不容缓。本论文以青岛市市内六区,即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和黄岛区为研究区域。首先,阐述了青岛市城区环境概况,例如青岛市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气候、河流水系、社会经济等,分析了青岛市洪涝灾害的历史特征以及近年来青岛市防洪治涝工作的开展情况;其次,采用暴雨资料推求法,对青岛市市区范围内海泊河流域、李村河流域、楼山后河流域、崂山区流域、城阳区流域和黄岛区流域的干流及其主要支流进行了设计洪水计算,得出海泊河、李村河、楼山后河以及白沙河流域的排涝流量分别为263.03、1859.42、248.31、1053.62m~3/s;排涝模数分别为7.95、12.96、7.83、11.24m~3/s·km~2;最后,在对青岛市市区现有防洪设施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防洪与治涝水文计算结果,从河道、水库、排涝设施、海堤四个方面分析了青岛市防洪、防涝工程尚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青岛市防洪治涝问题的具体对策:(1)为使各流域达到防洪标准,本文对河道的堤防工程建设、河道断面形式、护岸工程、疏浚工程、建筑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进行了具体的设计,通过河槽疏浚扩挖、堤防加高培厚、裁弯取直、滩地清障、截污、绿化、新建必要的蓄、拦、滞、泄建筑物等工程措施,能够使各流域河道均达到防洪标准;(2)为使海堤达到防风暴潮标准,确定了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新建、加固海堤工程和河口海堤,计算了堤顶高程、堤顶宽度以及海堤断面,设计青岛市区新建、加固海堤总长约为50km,其中崂山区约24.3km,城阳区约6.7km,黄岛区约19.0km,增加了防风暴潮的抵御能力,使海岸线得到合理优化;(3)为解决城市重要易涝区的排水出路问题,提出了雨水主次干管、雨水泵站的新建、改建设计方案;(4)将非工程措施规划作为防洪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建立防洪治涝指挥系统、加强管理机构的建设以及防洪预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确保防洪工程充分有效和全面持久的发挥效能。青岛市城区防洪治涝关键问题研究,可以提高青岛市城区的防洪和排涝能力,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将改善沿海城市水环境,具有明显的防洪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