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沉淀强化Mg-Al系和Mg-Zn系合金为研究对象,开展利用微观组织协同控制力学与腐蚀行为的研究。首先,本文研究了多道次预压缩制备的超细孪晶(ultra-fine twin,UFT)组织对热轧AZ80镁合金力学与腐蚀行为的影响;之后,在ZK60合金中制备复合孪晶组织,系统研究复合孪晶对力学及腐蚀各向异性降低影响规律和机制。随后,研究超声表面滚压(ultrasonic surface rolling process,USRP)对热轧AZ80合金表面强化处理,系统研究了强化处理对微观组织及腐蚀行为的影响。最后,系统研究通道角挤压(equal channel angular process,ECAP)对高铝含量Mg-20Al合金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随着三向预压缩道次的增加,AZ80合金中孪晶片层的密度越高、尺寸越细,时效处理后析出相分布更均匀。通过12道次预压缩(UFT-4)成功制备出平均孪晶片层厚度约为204nm的高密度超细孪晶,并形成平均晶粒尺寸约为303nm的超细晶组织。UFT组织显著提升强度并降低拉压屈服不对称性,其中UFT-4样品的极限抗拉强度达到463MPa。UFT组织改变了析出相形貌及分布,降低了β-Mg17Al12与α-Mg基体之间的微电偶腐蚀倾向,完全抑制了局部腐蚀,经过300h析氢测试,UFT-4时效态样品的平均腐蚀速率约为0.0755mg/cm2/day,比AZ80-T6样品的平均腐蚀速率低一个数量级。
(2)针对ZK60合金,复合孪晶组织不仅提高了沿轧向(RD)、横向(TD)和法向(ND)强度,而且完全消除拉压屈服不对称性:预压缩样品的压缩屈服强度与拉伸屈服强度比值分别为0.98(沿RD),0.99(沿TD),0.99(沿ND);而原始样品分别为0.62(沿RD),0.83(沿TD),0.81(沿ND)。复合孪晶组织使晶体学取向沿RD、TD和ND重新分配,在三维方向上产生更均匀的分布,降低了晶面间腐蚀速率差异对腐蚀各向异性影响,晶体学的再分配使沿RD、TD和ND拉伸和压缩时启动多种机制,降低了拉压屈服不对称性。
(3)超声表面滚压产生的变形区厚度约为900μm,晶粒尺寸从表层到内部呈梯度增加,纳米晶层厚度约350μm。剧烈塑性变形造成严重阳极溶解,使表面耐腐蚀性降低;时效处理后,位错密度降低,沉淀相转变为均匀分布的颗粒,降低了微电偶腐蚀倾向,完全抑制局部严重腐蚀,提高耐腐蚀性。
(4)首次揭示了β-Mg17Al12相织构及其随ECAP工艺参数的演变规律:大块β-Mg17Al12转变为具有不同晶体学取向的细小晶粒组成,在623K,β-Mg17Al12相取向随机分布,提高挤压温度和增加ECAP道次使β-Mg17Al12相分布更加均匀和细小。与低Al含量的AZ31合金相比,Mg-20Al中α-Mg基体取向在ECAP后呈现不同的择优分布特征。
(1)随着三向预压缩道次的增加,AZ80合金中孪晶片层的密度越高、尺寸越细,时效处理后析出相分布更均匀。通过12道次预压缩(UFT-4)成功制备出平均孪晶片层厚度约为204nm的高密度超细孪晶,并形成平均晶粒尺寸约为303nm的超细晶组织。UFT组织显著提升强度并降低拉压屈服不对称性,其中UFT-4样品的极限抗拉强度达到463MPa。UFT组织改变了析出相形貌及分布,降低了β-Mg17Al12与α-Mg基体之间的微电偶腐蚀倾向,完全抑制了局部腐蚀,经过300h析氢测试,UFT-4时效态样品的平均腐蚀速率约为0.0755mg/cm2/day,比AZ80-T6样品的平均腐蚀速率低一个数量级。
(2)针对ZK60合金,复合孪晶组织不仅提高了沿轧向(RD)、横向(TD)和法向(ND)强度,而且完全消除拉压屈服不对称性:预压缩样品的压缩屈服强度与拉伸屈服强度比值分别为0.98(沿RD),0.99(沿TD),0.99(沿ND);而原始样品分别为0.62(沿RD),0.83(沿TD),0.81(沿ND)。复合孪晶组织使晶体学取向沿RD、TD和ND重新分配,在三维方向上产生更均匀的分布,降低了晶面间腐蚀速率差异对腐蚀各向异性影响,晶体学的再分配使沿RD、TD和ND拉伸和压缩时启动多种机制,降低了拉压屈服不对称性。
(3)超声表面滚压产生的变形区厚度约为900μm,晶粒尺寸从表层到内部呈梯度增加,纳米晶层厚度约350μm。剧烈塑性变形造成严重阳极溶解,使表面耐腐蚀性降低;时效处理后,位错密度降低,沉淀相转变为均匀分布的颗粒,降低了微电偶腐蚀倾向,完全抑制局部严重腐蚀,提高耐腐蚀性。
(4)首次揭示了β-Mg17Al12相织构及其随ECAP工艺参数的演变规律:大块β-Mg17Al12转变为具有不同晶体学取向的细小晶粒组成,在623K,β-Mg17Al12相取向随机分布,提高挤压温度和增加ECAP道次使β-Mg17Al12相分布更加均匀和细小。与低Al含量的AZ31合金相比,Mg-20Al中α-Mg基体取向在ECAP后呈现不同的择优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