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引起的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已逐渐被人类正视,环境治理与保护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防止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脆弱性研究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热点。近几年,国家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张,同时也使西北地区的脆弱生态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进一步降低了生态环境稳定性,造成诸如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以及植被退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准东地区位于昌吉州中东部,煤炭资源丰富。在煤炭开采的带动下,煤电、煤化工产业也发展迅速。煤炭开采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准东地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科学分析脆弱成因,对于政府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自然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发展子系统四个方面,选择了年均温、年降水量、人均耕地面积、植被覆盖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坡度、扰动程度、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人均GDP、农民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密度、基础教育率、人口自然增长率14个评价指标,构建准东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对准东地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系统以及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根据各指标的得分值和权重建立研究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EVI,对准东地区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中,四个子系统的权重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自然资源子系统(0.4155)>环境子系统(0.2926)>社会发展子系统(0.1849)>经济子系统(0.107)。有8个评价指标权重大于0.05,说明这8个指标对准东地区生态脆弱性影响较大,按顺序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植被覆盖度>人口密度>坡度>扰动程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人均耕地面积>人均GDP>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2)准东地区生态脆弱性指数值范围在0.2213~0.4847间,平均值0.3686。根据分级标准,将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划分为五个等级。EVI值小于0.2的地区生态脆弱性等级为潜在脆弱,EVI值在0.2~0.4的区域为轻度脆弱,EVI值在0.4~0.6之间为中度脆弱,EVI值在0.6~0.8之间为重度脆弱区,EVI值大于0.8为极端脆弱。经过计算得出,研究区内没有潜在脆弱区、重度脆弱区和极端脆弱区。大部分地区处于轻度脆弱程度。轻度脆弱、中度脆弱的面积分别为29218.38 km2、4455.97 km2,分别占准东地区总面积的86.77%、13.23%。轻度脆弱区脆弱性指数值跨度较大,指数低的区域集中在农田和草地的地区,较低区域分布在农田周边的未利用地、城镇、荒漠和坡度较缓的山区。中度脆弱区分布在研究区地形变化较大、坡度大的山区和煤矿开采、工厂区域。(3)研究区内各县市生态脆弱性方面,阜康市脆弱度最低,奇台县与研究区整体脆弱度平均值相同,吉木萨尔县脆弱度平均值稍高于研究区整体。吉木萨尔县和奇台县中度脆弱区面积比例远高于阜康市。中度脆弱区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煤矿开采和工厂生产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较高和土地利用类型本身的脆弱性;此外,地形变化和景观类型本身的脆弱也是造成脆弱生态环境形成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