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与氯乙烷烷基化制乙苯的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aoyo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的乙基化是制备乙苯的主要方法,工业上大多采用乙醇或乙烯为烷基化剂,在固体酸催化作用下直接烷基化,但较少有用氯乙烷为烷基化剂与苯烷基化反应制乙苯,因此论文分别以氯铝酸型离子液体、HZSM-5及改性HZSM-5沸石分子筛为催化剂,开展了苯与氯乙烷烷基化制乙苯反应的研究,并将性能评价和物化表征相结合,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差异进行了探讨。论文首先以氯铝酸型离子液体为催化剂(盐酸三乙胺为阳离子),对苯与氯乙烷烷基化制乙苯的反应条件从阴离子种类、加料方式、n(AICl3) /n ([Et3NH]Cl)、反应温度、n(苯)/n(氯乙烷)、离子液体用量、反应时间及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结果表明,加料方式对苯转化率及乙苯选择性有影响,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第Ⅱ种加料方式与第Ⅰ种加料方式相比,所得的苯转化率和乙苯选择性较高。反应温度升高,苯转化率升高,乙苯选择性降低;增加n (AICl3) /n ([Et3NH]Cl)、n(苯)/n(氯乙烷)、离子液体用量,有利于提高乙苯的选择性。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离子液体用量为苯和氯乙烷总质量的10%,n (AICl3) /n ([Et3NH]Cl)为2,反应温度为70℃,n(苯)/n(氯乙烷)为10,反应时间30min,苯的转化率达到9.48%,乙苯的选择性达到93.65%,离子液体循环使用10次后仍能基本保持新鲜催化剂的性能,对于使用过的催化剂,通过补加AICl3的方法可恢复催化剂的活性,反应过程中只有少量的二乙苯以及极少量的三乙苯,未有二甲苯异构体生成。其次,论文以HZSM-5为催化剂,系统的考察了苯与氯乙烷烷基化制乙苯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以硅铝比为25的HZSM-5为催化剂催化反应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00-340℃,7n(苯)/n(氯乙烷)为8-10,质量空速为4-6 h-1,在此条件下,催化剂催化苯与氯乙烷烷基化制乙苯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最后,以硼、磷、镁改性的HZSM-5(硅铝比25)为催化剂,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即反应温度320℃,,n(苯)/n(氯乙烷)为10,质量空速为4 h-1,催化的苯与氯乙烷烷基化反应苯转化率均比未改性前降低,乙苯选择性均得到提高,负载5%硼,乙苯选择性可达99.27%,磷的负载量为3%时,乙苯选择性为97.92%,负载1%镁,乙苯的选择性为96.98%。结合性能评价和XRD、TPD、红外吡啶、BET等表征手段,发现改性后的HZSM-5沸石分子筛总酸量均较未改性前有所下降,酸强度也有所减少,比表面积和孔容均变小,说明分子筛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是影响苯转化率和乙苯选择性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河南省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为政府区域卫生规划及实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集中指数及其分解法计算河南省卫生服务利用相关指标的集中指数和各影响因素对不公平性的
如今,虚拟化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X86架构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体系架构,也同样衍生出了很多虚拟机。但是对于成都某研究所,目前的X86架构虚拟机在测
本文以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研究院中试装置合成的NdBR胶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NdBR生胶的分子结构和流变性能。(1)通过IR和1H-NMR测定了NdBR胶样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NdBR
本文以正辛胺、-溴代烷、α,ω-二氯代烷及3-氯-2-羟基丙磺酸钠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3种结构明确、纯度较高的新型孪尾Gemini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CmC8LnSz),代号分别为C8C8L3Sz
当前,历史文化保护开始进入向广度拓展、深度推进的新阶段,传统就保护论保护的研究思路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已经探索了许多成功经验,相比
[研究背景]角蛋白是一类典型的上皮细胞中间丝蛋白,具有分子多样性的特点。在人类,存在54种功能角蛋白基因。在不同的上皮类型或者不同的细胞分化状态中,角蛋白的表达形式存
莱菔硫烷是目前已知的抗癌效果最好的天然产物之一,对肝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等多种癌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只针对于其药效和作用机理,对其制备
本文以枞酸为原料,通过中间体富马海松酸三酰胺,采用非光气法合成了富马海松酸三酰基异氰酸酯,以该新型的异氰酸酯单体制备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并以富马海松酸三酰基异氰酸酯为
<正>语文教学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形成读写技能过程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探索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的相互关
<正>陈枫,毕业于上海美院,师从孙其峰和齐良迟。主攻花鸟,尤擅牡丹。现为美国加勒比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国画院画家、中国古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齐白石研究会理事、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