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脓毒症和由脓毒症引发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始终是危重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近2年来,由于早期延误和治疗不当而出现创面脓毒症后转诊来院的病例显著增多,晚期创面脓毒症患者的救治常常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烧伤脓毒症患者常伴有持续、剧烈的机体高代谢反应和重要内脏器官的代谢紊乱,这是多种烧伤并发症甚至MODS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既往对脓毒症代谢紊乱的研究多将重点放在蛋白代谢上,对脂质代谢甚少涉及。近来的研究表明,危重烧伤后出现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时,脂质代谢同样发生紊乱。在全身组织大规模脂动员时,肝脏却出现脂肪堆积和代谢功能的下降,甚至出现自身能量供应不足的现象,提示脂质在肝内的代谢途径发生了异常的改变,这种改变显著地影响着全身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状况和重要器官功能。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脓毒症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脓毒症的反应机制是以特定的方式,按照基因表达或非表达的顺序,程序化地受基因的调控。那么,脂代谢改变是受何种基因调控和如何调控的呢?至今尚不清楚。对此,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大规模、高通量的特点,检测了脂代谢的中枢器官—肝脏在创面脓毒症时脂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并根据筛选的差异基因,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和分析。 在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我们通过对大鼠30%TBSA Ⅲ度烫伤模型采取伤后早期创面定量涂菌的方法,在伤后不同时间点观察了创面感染对血浆LPS、肝功能、血脂及肝组织ATP含量、肝脂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基因芯片的方法对比了两组大鼠肝组织脂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如下: 1.成功建立了大鼠烫伤后创面脓毒症模型,模型的各项相关指标符合相应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对开展创面脓毒症的各项实验研究提供了稳定的平台; 2.大鼠烫伤后肝功能损害逐渐加重,LPS和FFA水平在伤后96h增至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