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对超重及肥胖不孕患者进行个体化体重管理后各项人体成分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妊娠的因素,为临床医生对超重及肥胖不孕患者进行个体化体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和整理2017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及营养科门诊就诊的超重或肥胖不孕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基于体成分分析个体化体重管理的超重或肥胖不孕女性为干预组,同时选取未进行个体化体重管理(同期拒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超重及肥胖不孕患者进行个体化体重管理后各项人体成分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妊娠的因素,为临床医生对超重及肥胖不孕患者进行个体化体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和整理2017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及营养科门诊就诊的超重或肥胖不孕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基于体成分分析个体化体重管理的超重或肥胖不孕女性为干预组,同时选取未进行个体化体重管理(同期拒绝或干预时间不足8周中途终止体重管理)的超重或肥胖不孕妇女作为对照组。通过电话随访或互联网线上联络或查阅门诊病例获取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体重管理后接受的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治疗方式及妊娠情况。对比干预组患者体重管理前后各项人体成分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妊娠率、累积活产率情况。将干预组患者根据是否临床妊娠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最后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超重或肥胖不孕妇女基于人体成分分析的个体化体重管理后影响成功妊娠的因素。结果:(1)本研究显示符合筛查条件的超重或肥胖不孕患者共411例,其中干预组265例,对照组146例,最后363例完成随访且资料完整,其中干预组249例,对照组114例。随访时间为4~46个月,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1个月。干预组体重强化干预时长为2~6个月之间,平均强化干预时长为2.97±1.02个月,体重强化干预时间中位数为3个月,共有142例成功妊娠,妊娠时间在3~31个月之间,妊娠时间中位数是6.5个月,对照组共有31例成功妊娠,妊娠时间在6~32个月之间,妊娠时间中位数是12个月;(2)体重干预组经体重干预后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内脏脂肪面积、体脂肪、体脂率均显著降低(P<0.001),骨骼肌含量及身体水分含量较前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年龄、基础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基础雌二醇(estradiol,E2)、基础睾酮(testosterone,T)、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原因、基础体重、基础BMI、基础体脂肪、基础体脂率、基础内脏脂肪面积、基础骨骼肌含量、基础身体水分含量等基线资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体重干预组总临床妊娠率、自然受孕率、辅助生殖受孕率、累积单胎活产率、持续妊娠率分别为57.03%、13.25%、43.78%、43.37%、6.83%,较对照组(总临床妊娠率为27.19%、自然受孕率为0.88%、辅助生殖受孕率为26.32%、累积单胎活产率为20.18%和持续妊娠率为1.75%)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累积双胎活产率((3.21%(8/249)vs.0.88%(1/114))、流产率((3.52%(5/142)vs.9.68%(3/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体重干预组的促排妊娠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5.53%vs.1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体重干预组IUI妊娠率、IVF/ICSI新鲜周期妊娠率、FET妊娠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45、0.099、和0.08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干预后影响成功妊娠的因素有年龄、不孕原因、干预后BMI、干预后内脏脂肪面积、干预后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体重%(P<0.05)。(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体重干预后成功妊娠的影响因素,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女方年龄≥35岁(OR=0.346,P=0.003),体重干预后BMI≥25kg/m~2(OR=0.273,P=0.000)、干预后内脏脂肪面积≥100cm~2(OR=0.111,P=0.000)、干预后体脂率(OR=0.000,P=0.001)OR值均小于1,为体重管理后成功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不孕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OR=3.380,P=0.020)、△体重%≥10%(OR=3.521,P=0.005)和△内脏脂肪面积%(OR=6.710,P=0.036)为体重干预后成功妊娠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1、超重或肥胖不孕妇女计划妊娠前进行基于人体成分的个体化体重管理能够提高临床妊娠率、累积单胎活产率;2、内脏脂肪过多是影响成功妊娠的不利因素;3、超重或肥胖不孕妇女若通过个体化体重管理将初始体重减轻至少10%,则对提高临床妊娠率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毒蛇咬伤(蛇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个易忽视的重要的热带/亚热带疾病之一。我国每年因蛇伤的患者达30万人之多,而中华眼镜蛇咬伤位居我国毒蛇咬伤发病率的第二位,在广西则位于首位,临床上属于急重症。中华眼镜蛇咬伤临床表现为极易出现局部组织水肿或坏死甚至肌肉大面积坏死,严重者可致残甚至截肢。目前,由于缺乏良好的动物模型,以致对眼镜蛇咬伤后引起的生物体内病理生理方面的变化知之甚少,给治疗带来了
目的: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对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到底应该继续使用多长时间,业界仍有不小的争议。本次荟萃分析,旨在系统的对比短、长期两种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中,晚期、极晚期出现支架内血栓的风险及可能性。方法:对比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ES)经PCI术后,短、长期给予DAPT,和报告了晚期(30天至1年)和极晚期(大于1年)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随机对照试验,从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信息书目数据库(也称为M
目的:通过研究LC3BⅡ、IL-1β和中性粒细胞在慢性阻性肺疾病患者气道表达,初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气道自噬小体与IL-1β相关炎症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住院部确诊的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组)、门诊随诊的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COPD稳定期组),并根据知情同意招募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分别收集其诱导痰液、肺功能及一般基础资料。
目的 构建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体系,为开发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小组讨论法拟定指标条目池,经过两轮专家函询筛选指标,依据重要性评分算术平均数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最终构建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的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体系。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6.67%和100%,专家平均权威系数为0.91,第二轮函询一级、二级指标Kendall’s W系数
第一部分 TCR-β-/-小鼠雾化吸入母牛分枝杆菌后的气道炎症反应目的探讨γδT细胞是否参与由雾化吸入母牛分枝杆菌引发的小鼠气道炎症及其特点,并制备小鼠脾脏γδT细胞悬液。方法将24只SPF级雄性TCR-β-/-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母牛分枝杆菌雾化组,每组12只。将两组小鼠分别置于雾化装置,对照组雾化采用10ml生理盐水,母牛分枝杆菌雾化组则将1支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制剂(22.5ug/瓶)
目的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的疾病负担严重,中医辨证论治在中风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传统中医辨证还存在缺乏客观辨证依据的问题,探寻客观的诊断生物标志物,有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标准化,促进中医精准辨证论治。本研究旨在鉴别出可能影响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发生的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目的综合评价分析中国女性群体的部分危险因素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得到不同暴露水平的效应值,为建立基于我国国情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提供些许参考依据。方法系统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于2000-2020年,关于中国女性群体的乳腺癌危险因素的文献;对照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质量评价;使用STATA16.0软件数据分析,得到危险因素与乳腺癌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总纳入合格文献17篇,总纳入研究对象为2731
目的不同病因的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在诊断治疗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准确识别出红细胞增多症的类型,以便于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我们对1例基因突变阴性的红细胞增多症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基因突变阴性的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思路及治疗,为JAK2、MPL、CALR三基因突变阴性的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治提供理论补充和指导。方法1.抽取患者外周血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查、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MPN常见基因突变筛查,并行骨
目的:对比抗五步蛇毒血清和抗蝮蛇毒血清在治疗广西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疗效,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抗蛇毒血清治疗广西竹叶青蛇咬伤提供较为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确诊为广西竹叶青蛇咬伤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使用不同的抗蛇毒血清中和广西竹叶青蛇毒素,将108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抗五步蛇毒血清组50例,抗蝮蛇毒血清组58例,抗五
目的:探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治疗期间MRT1WI骨髓信号强度、ADC值变化特征及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测及治疗骨髓抑制提供参考数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份至2020年12月份经宫颈活检确诊的宫颈癌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6.32±7.45)岁。所有患者均按治疗要求进行盆腔外照射,同期接受顺铂单药化疗,其中50例患者治疗后期(治疗后4~5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