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针对社科类文本的翻译实践报告,所研究的翻译实践来自笔者研究生在读期间的两次翻译实践活动:2013年6月至2014年末参与的《大乘佛教的挑战》系列丛书第六册《为了创造女性的世纪——共生、和平、环境》(以下简称《为了创造女性的世纪》)的翻译工作;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参与的《超越民族与历史》的翻译工作。《为了创造女性的世纪》一书在现代女性活跃起来的背景下写成,写作目的在于以佛教为基础,具体实现创立者的思想,并将之推广至全世界,旨在创建一个“女性的世纪”的里程碑;《超越民族与历史》从各个角度论述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发生的围绕着新民族主义及“历史修正主义”的问题。本翻译实践报告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这一部分主要是综述部分,包括对运用理论、翻译实践的总体概述。第二部分关于翻译任务。这一部分主要包括翻译实践文本的背景介绍以及翻译实践的目的和意义。第三部分是翻译过程。这一部分主要包括翻译准备和翻译步骤。其中,翻译准备包括日程准备、前期准备和心理准备三个方面;在翻译过程中则遵循五个基本步骤。第四部分是翻译的意义再生障碍及解决方案。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语言意义观对翻译的影响、词汇翻译中遇到的意义再生障碍及其解决方案、语法翻译中遇到的意义再生障碍及其解决方案、注释部分的处理。这一部分中,笔者从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出发,以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词汇(词汇准确性问题和近义词的意义再生问题)、语法(成分省略补充、语序、长句)方面的意义再生障碍为例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就自己的实际经验结合翻译理论做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第五部分是结语。这一部分包括对上文的总结以及对文中存在的不足的认笔者的翻译实践十分有限,对于意义再生理论的认识也不够充分。希望能在日后的不断实践中锻炼自己,使自己对于意义再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