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卢因的传统“把关人”理论建立在单向的新闻编辑和传播过程中,随后,其内涵从传统的新闻内部信息选择过程逐渐延伸到媒介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休梅克将把关的渠道视为信息的“进”和“出”的重要节点,并提出了新的把关模式,将把关应用在个体层面、传播常规级别、组织机构级别、媒介外社会层面、社会系统外等层面。随后,“把关人”理论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被不断地修正、调适和发展。许多学者对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的角色、功能、把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因的传统“把关人”理论建立在单向的新闻编辑和传播过程中,随后,其内涵从传统的新闻内部信息选择过程逐渐延伸到媒介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休梅克将把关的渠道视为信息的“进”和“出”的重要节点,并提出了新的把关模式,将把关应用在个体层面、传播常规级别、组织机构级别、媒介外社会层面、社会系统外等层面。随后,“把关人”理论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被不断地修正、调适和发展。许多学者对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的角色、功能、把关机制、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研究。近几年来,抖音等短视频App迅速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从传统新闻机构逐渐转向短视频App。传统的把关人角色并非完全消失,而是把关功能发生了变化和转型,短视频时代信息把关的存在方式和运作机制变得更加复杂,对短视频本身的研究则更需要回归到把关的理论内核中去。因此,本文试图基于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对短视频App中把关主体与机制进行研究。在短视频平台中,信息的把关过程变得更加复杂,用户、平台运营者和算法等多种把关主体均参与到了信息把关的过程中,算法将基于短视频内容的物质属性对短视频进行“物以类聚”的划分,算法的智能化自动推荐又会对用户行为做出“人以群分”的判断和预测,人和算法机制在短视频App中共同进化、协同发展。新型的把关机制和庞大的受众互动将短视频App的把关机制引入到新的阶段,这种传播模式的改变和信息内容分发模式的算法化对传统的“把关人”理论进行了延伸,把关人的定义、把关的实质、把关的模式与机制都发生了嬗变。一方面,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对于解释短视频App中的信息把关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短视频App中新的把关机制也会对“把关人”理论有进一步的延伸和创新。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焦点小组以及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调查问卷主要研究影响短视频用户个体使用行为的因素,通过对日常个人的调查,可以了解短视频App平台上的个人用户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同时可以深入了解问卷参与者对他们使用短视频App时个体操作层面对于把关过程的影响。除了量化的问卷调查,本文作者还举办了两次焦点小组会议,焦点小组会议本质上将以研究媒介组织的影响为中心,有助于了解媒介组织如何影响把关过程。最后,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在抖音内部的实习经历,结合公司内部相关资料,对短视频App的“把关”模式、把关原理及把关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把关人”理论为研究短视频内容生产场域开辟了一条剖析用户、算法和媒介平台的崭新路径,通过对个人层面、算法技术、市场因素和第三方媒介平台的深入审视,可以清晰地认识把关中各个环节的活动,并有助于在宏观层面上探索短视频内容传播受到哪些渠道的把关。本文基于传统的“把关人”理论,为短视频算法推荐和信息把关提供了传播学上的解释,也为短视频App的把关模式的问题提供了相应对策,有助于了解短视频App中的把关主体及把关机制,进而帮助短视频平台改善把关模式进而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抖音等短视频App作为近几年爆红的新媒体,其把关机制仍隐藏着巨大问题与安全隐患,对短视频App把关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改善短视频平台的审核和监管机制,通过增强把关者的把关意识、加强PGC的正向引导、加强法律法规监督等方式来改善短视频平台的把关机制,加强内容管理,提升内容质量。
其他文献
美国非裔女剧作家苏珊-洛莉·帕克斯戏剧作品的一大特点是以黑人角色的视角进行舞台呈现,叙述黑人群体在现实社会的境遇,并进而探寻黑白种族之间的新型政治关系。在其“林肯系列剧”的两部作品(《强者/弱者》和《美国戏剧》)中,帕克斯进行了一个较为新颖的尝试:剧中的黑人主人公扮演白人林肯总统,以此完成对黑白角色关系的解构和再创造。本研究聚焦帕克斯林肯系列剧中的黑白种族政治,试图挖掘帕克斯关于黑白界限的探讨以及
空间方位是语言中最常用的范畴之一,表达该范畴的结构在语言学习中处于重要的基础位置。汉语中用“在NP上”来表示空间方位上的高处,日本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时会在母语中的相似结构“…の上に/で”上产生映射,两者虽有相同的汉字形式,但却在语义和语法方面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如果不使用针对性的教学,容易产生偏误。本文以日本汉语学习者为调查对象,拟利用第二语言特征重组的理论分析,通过对汉日语言的比较,选择从“上”的语
邝丽莎是一位具有八分之一华裔血统的第三代(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作家,其最受欢迎的两部作品是《雪花秘扇》和《上海女孩》,均获得过美国亚太文学奖,《雪花秘扇》讲述了19世纪中国瑶族村落的两个女孩雪花与百合通过“女书”结为老同,一同长大成家的故事;《上海女孩》讲述了一对上海姐妹珍珠和梅在1937至1957年这二十年里的生活轨迹。本文以形象学理论为基础,探讨这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作品中塑造
1".问""学"相生:有情感温度的学习。"问学课堂"是自由开放的课堂,是尊重学生"问"和"学"权利的课堂,是学生拥有最大限度的"问"和"学"自由的课堂,因此,学生置身于这样的课堂之中,就能身心愉悦地展开语文的学习,把自己的心沉潜于文本的世界之中,浸润于语言文字之中,自由思考,释放潜能,在"问"中尽情地"学",在"学"中大胆地"问",以"问"导"学",以"学"生"问",以"问"启"学"。这样,
在"互联网+"与"智能+"时代,《互联网+房地产》课程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求,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从课程教学对象、内容选取、目标定位着手,探索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思路及配套资源建设路径,并重点就教学设计、实施策略、教学评价改革与创新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力求做到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实施与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选择志愿服务或短期支教活动来充实自己的假期,既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又可以锻炼实践能力。他们有一腔热血,不畏苦难;他们尽一己之力,改变世界。他们有理想,也不乏行动力。黄雨菲:用陪伴与关爱守护孩子成长"大概这五个孩子与我有缘分。既然有缘,我不会成为首先退出的那一个,我愿意陪着他们,直到他们忘记我,而不是我先忘记他们。"黄雨菲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本科生,
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是实现“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的有效前提。位于西亚和北非地区的阿拉伯国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天然合作伙伴,从“阿拉伯之春”运动中可以看出,新媒体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美国俄勒冈大学《2019中东社交媒体报告》数据显示,Facebook每月在该地区的活跃用户量保持稳定增长,青年群体成为阿拉伯地区社交媒体的主要使用人群。因此,关注阿拉伯青年群体的新媒体使用特点是我国
近代以来,中国语言使用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时期的语文改革运动,是这一历史性变化发生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任何一次语文改革运动中,出版都是推动改革的主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便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作为推动语文改革的最高领导机构,1956年文字改革委员会下设文字改革出版社。文字改革出版社作为官方出版社,在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书籍和期刊的出版工作,发起、落实、传播语文改革中的具体政策。本研
本文希望对美国媒体在健康和风险传播方面的报道有所了解。通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文分析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福克斯新闻网(Fox News)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框架和其中的意识形态倾向,同时叙述了媒体在构建与健康危机有关的公众认知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和福克斯新闻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框架存在明显差异:两家媒体都倾向于从党派角度建构新闻,对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描述
网络时代,人们不用出门也能够获得各种信息,媒体门槛的日渐降低,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也能够便捷的向外界传递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网络意见表达如今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社会现象。现代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在面对相同事件的同时,网民意见表达的动机会不一样。网民的认知以及心理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将网民心理的研究做到透彻,能够很大程度上引导舆论的良性发展。在疫情期间,发生了一些突发事件,例如“李文亮事件”、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