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与机体的免疫异常和肠道的低度炎症有关。免疫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能够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对炎症有免疫调节作用。它的产生和发育可能与肠道菌群的存在有关。本研究模仿人类PI-IBS的自然发病过程,建立急性肠道感染后肠功能紊乱的动物模型,通过检测模型动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肠细胞淋巴结(MLN)中Treg细胞和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在感染后,应用不刷的药物进行治疗,旨在探明Treg细胞在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发病和预防机制中的作用,寻求合理的用药方案预防肠功能紊乱的发生,为深入研究人类PI-IBS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材料和方法 1.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应用浓度为9×10~8CFU/ml的福氏Ⅳ型志贺氏痢疾杆菌1ml灌胃造成急性肠道感染,正常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感染后大便性状,于1、4、7、10、13d行大便培养及远端结肠组织学检查,并于16、19、22、25d进行直肠气囊扩张(CRD),测定肠道感觉阈值。 2.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感染后肠功能紊乱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应用1ml浓度为9×10~8CFU/ml的福氏Ⅳ型志贺氏痢疾杆菌灌胃;正常对照组应用1ml生理盐水灌胃。在模型组急性肠道感染后16~22d,对两组大鼠行CRD,测定肠道感觉阈值;生理记录仪检测离体肠道平滑肌的肌张力;流式细胞仪分析PBMC和MLN中Treg细胞的比例;并对远端结肠行组织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