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无线宽带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频谱资源的供需矛盾成为制约无线通信持续发展的瓶颈。多天线认知无线电(CR MIMO)技术作为可以解决频谱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CR MIMO技术既利用了认知无线电(CR)动态的频谱配置能力,又利用了多天线(MIMO)技术在空间处理上的独特优势,最大限度的提高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获得更高的数据吞吐量和服务质量。干扰管理作为CR MIMO技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传统预编码方案的思想是在保证授权用户(PUs)干扰受限的条件下,尽量抑制或消除认知用户(SUs)之间的干扰,提高系统的性能。但是在发射端已知用户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条件下,目标信号受到的干扰是可以被预测的。将预测到的干扰进行分类或者转化处理,可以从干扰中提取出对通信有利的因子,在不增加发射端总发送功率的前提下,提高接收端信号的信干燥比。本文从利用干扰的角度,对CR MIMO下行链路预编码设计方案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基于干扰利用的思想,提出认知部分线性预编码(CR-PLP)。该方案首先利用子空间正交投影理论,将认知用户的信号投影到干扰信道矩阵的零空间,使授权用户在进行通信时免受认知用户的干扰;其次,考虑认知用户间干扰的性质,将干扰分类为相长干扰和相消干扰。利用干扰判断准则,保留与目标信号相位相同的相长干扰,消除与目标信号相位相反的相消干扰。CR-PLP避免了认知用户对授权用户产生干扰,并且利用相长干扰增强目标信号的能量,从而降低了认知链路的平均误符号率,提高了认知用户的信息速率。2)干扰分类的部分线性预编码仅保留了相长干扰,放弃了对相消干扰的利用。为了将相消干扰转化为相长干扰,提高干扰利用率,本文提出了认知相位调整预编码(CR-PALP)方案,进一步改善了系统的性能。CR-PALP利用星座图中的相位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调整干扰符号的相位,将系统中的干扰转化为对通信有利的相长干扰,在不增加认知基站(CBS)发射端总发送功率的前提下,提高了接收端目标信号的能量。复杂度和仿真结果分析表明,认知相位调整预编码以较低的计算复杂度,进一步降低了误符号率,提高了认知用户的信息速率。3) CR-PLP与CR-PALP都没有考虑系统中的噪声,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的CR-MMSE-PLP和CR-MMSE-PALP预编码。这两种预编码方案的优化准则是,接收端信号与干扰分类或转化后的发送端信号的均方误差最小。CR-MMSE-PLP和CR-MMSE-PALP较好的平衡了系统中的噪声和干扰,特别是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有较好的性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