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现代农业技术扩散机制研究 ——以L村葡萄种植技术为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studi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现代农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现代农业技术的创新扩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真正能够得到有效推广扩散的却屈指可数,不能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未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扩散模式,对于发展现代农业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系统的挖掘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扩散机制以及扩散规律。现代农业技术扩散的场域是农村社会,与农民的行为逻辑息息相关,并且深深地嵌入于农村的社会资本之中。本文在系统的回顾了社会资本理论与国内外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半结构化的访谈,深入研究了社会资本在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的作用,总结了社会资本视角下农业技术扩散机制,希望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以及基础证据。论文基于普特南社会资本理论,从网络、信任和规范三个角度阐述了农业技术扩散中社会资本的作用。三者之间并非单独作用,而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社会网络是基础,是社会信任存在的平台,社会成员通过社会网络的互动来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一方面,社会信任的扩散和传递依赖于社会网络,另一方面,社会成员相互信任有利于社会关系网络的发展,能够形成更加稳固的关系网络。社会规范是形成社会信任的规范性前提,也是社会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L村的实地调研,深入研究了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现代农业技术扩散,并试图用普特南关于社会资本的概念做出解释。对社会资本的三要素网络、信任和规范进行具体分析,并讨论三要素各自对于农业技术扩散“起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起作用”以及“怎么样起作用”,论证了社会资本对于农业技术扩散不同阶段的作用表现,概况总结了社会资本视角下农业技术扩散机制,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农村社会中,农户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是非正式社会关系,也就是“熟人关系网络”。在熟人关系网络中,农户通过协调与沟通,与邻居、亲朋好友以及社区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彼此共享信息或者资源,互相帮助。社会网络通过信息传递、促成合作与技术共享来影响农业技术的扩散。第二,社会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农业技术的扩散离不开农村社会网络,更离不开社会信任。一项新技术的传播扩散依赖于信任。第三,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共有信念,对组织中成员的行为选择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在农村这个独特场域中,社会规范对于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一种“信息跟随”。
其他文献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进行,各地乡村建设迅速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面临在保存乡村传统风貌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在现在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着“跟着人家走”,“千村一貌”的问题。乡村建设中,同质化、缺乏特色、低档次的现象比比皆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地域品牌设计结合了地域文化的特点,可以打造地域差异性,对解决“千村一貌”问
表情型文本由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在其《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中首次提出。正如赖斯所说每种文本类型有不同的特点,而且正是这些特点影响着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表情型文本是含有审美效果的一种文本,一般以优美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想法和情感。笔者的翻译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因材施教等八大基本理念。异质性教学是整合课堂异质性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旨在将课堂还给每一位学生以促进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验研究法尝试在初一第一学期开展了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生物动态异质性教学组织与实践研究,主要
本文从影视领域的数字特效技术演进与媒介创新引发影视特效中沉浸趋向为切入点,以气氛美学、心流理论为理论支撑,探讨沉浸趋向在影视数字特效视阈下的审美特征、价值和存在意义。“沉浸”是在欣赏影视作品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验,是当观众处于难以分辨所处虚拟与现实世界之时,下意识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效应。随着时代的进步,数字技术不断地发展,影视数字特效给予了电影观众沉浸趋向的体验。从电影审美的角度来说
城市与河道关系密不可分,城市河道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总会对城市河道提出新的要求,城市河道的建设始终是城市建设和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的话题。由于城市化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的人居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作为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河道也未能幸免,因此想要恢复和建设城市的生态,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必须要关注河道景观的健康。本文首先通过对河道和河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物质生活地极大丰富以及消费能力的提升,国民对健康的追求层次更高、关注度更强,但老龄人口的增加,却使经济、养老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积极应对老龄化和推进健康老龄化就成为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本文以商洛市丹江健身长廊老年人体育行为促进策略为研究对象,以商洛丹江健身长廊(商鞅广场、丹江北岸“华阳园”、丹江南岸市体育馆前健身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开始关注和重视积极因素对于个体的影响。受该领域研究积极转向的影响,在二语习得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积极情绪对于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影响,尤其是愉悦情绪。因为愉悦情绪可以拓展外语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与行为,调动学生在外语课堂上的交际意愿,进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且研究也表明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体会到的愉悦情绪和焦虑情绪是两种独立的情绪,不是同一维度
上海行业博物作为上海地域文化资源的聚集中心,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及体验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籍由上海行业博物馆的文化资源所开发文创产品,利用上海地域内是博物馆优势和行业特征,不仅可以将博物馆文创产品以生活化、艺术化、个性化、功能化的形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文化需求、情感需求、创意需求和体验需求,拓宽上海行业博物馆的文化传播途径,联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促使上海行业博物馆成为传
持有现金对公司有利也有弊,一方面有利于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弥补经营损失,但另一方面由于现金是收益率最低的资产,持有现金带来的机会成本会影响投资收益进而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超额现金则是上市公司实际持有的现金与理论持有的现金差额,超额现金持有的动机包括预防性需求、交易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但现实中影响超额现金持有量的因素有很多,因此本文对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理论进行阐述,包括现金需求理论、静态权衡
论题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户外环境声的录制以及对其进行后期处理并运用,属录音技术领域类内音效录制与设计研究,研究以环境音的采集与创作为轴,探寻环境声在音效创作中的思考、以及录制手段与处理技巧。针对环境题材的录制问题,录制方法及后期处理分析多种方案展开研究。通过资料整合分析,结合实践,为声音设计者提供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也为研究者提供思路。从理论角度来看,目前,涉及到户外录音题材的资料较少,尤其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