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金属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介电特性和催化作用,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在催化、传感器和生物医学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利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在纳米级精度上有序的组装贵金属纳米颗粒是纳米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DNA“折纸术”是将天然的DNA长链进行反复折叠,并用短链加以固定,由此获得一系列形状各异的二维、三维DNA结构。在DNA折纸结构中,每条单链的位置都是独特的,因此其具有纳米级高度可寻址性,为定位组装金属纳米颗粒提供了良好的模板。DNA纳米技术为纳米颗粒的精确定位,调控颗粒间相互作用和有效控制纳米颗粒自组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途径。本文主要利用DNA折纸结构的多样性和可寻址性,将金属纳米颗粒构建成不同的纳米结构,并对其法诺性质进行研究。基于上述内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利用晶种生长法分别制备了形貌均一,尺寸可控的纳米金棒和纳米金立方。为了实现实验所需求的纳米金棒尺寸,通过调节晶种和硝酸银的加入量,可以获得不同长径比的纳米金棒;同样,通过调节晶种的加入量,获得目标尺寸和形貌均一的纳米金立方。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为后续实验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为研究其光学性质提供有力的保障。2.利用DNA折纸的纳米级可寻址性来定位组装纳米金棒,形成类似多尔门型的纳米金等离子体结构。通过对纳米金棒DNA全修饰,利用DNA折纸上定位伸出的捕获链与修饰在纳米金棒表面的DNA杂交,将金纳米棒组装到DNA折纸上精密加工成多尔门构型。采用暗场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共定位的方法对形成的多尔门型等离子体结构研究法诺共振效应。3.进一步探索以DNA折纸为模板的纳米金等离子体结构在法诺共振效应的研究。以三角形DNA折纸为模板,精密加工纳米金立方和纳米金棒形成棒方二聚体,并通过多种方法表征样品的结构特征。我们采取暗场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共定位的方法对形成的不同构型的棒方二聚体的散射光谱进行采集,并研究纳米金二聚体的等离子体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