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0年的美国出现了资金绕过金融中介机构直接流入资本市场的现象,此现象被称之为金融脱媒。此后,英、法、德、意、日等世界各个经济体也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金融脱媒现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深化的发展,金融脱媒已经逐渐成为金融市场高度发达、资本流动畅通的产物及主流趋势。金融脱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逐年减少,企业对贷款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弱,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占比增加,存贷业务占比减少,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金融市场体系中,商业银行的地位有所降低,不再显得那么重要,金融脱媒的出现也削弱了央行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因此,金融脱媒会使资金绕过商业银行直接进入直接融资市场,进而给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转带来冲击。在我国,金融脱媒从1990年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且逐渐呈现明显趋势。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金融脱媒的出现为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经营带来了挑战,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文章首先对金融脱媒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金融脱媒的发展现状,包括金融脱媒的表现形式、特征以及金融脱媒的成因。其次,分别从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及贷款结构的影响。最后,文章运用2000-2014年的年度数据,对金融脱媒对存贷款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在金融脱媒大背景下,我国存款结构中储蓄存款比重不断下滑,储蓄存款面临着被分流的处境。贷款结构中短期贷款在占比和增幅上均小于中长期贷款,加大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银行存款脱媒、银行贷款脱媒及其他应对金融脱媒的对策。金融脱媒是一把双刃剑,商业银行在面对金融脱媒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其正面的效应,以使我国金融市场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论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创新:1、主要从居民和企业两个市场主体的角度分析金融脱媒对存贷款结构的影响。从金融脱媒改变居民理财观念及企业存款决策的角度研究其对商业银行存款结构的影响路径;从金融脱媒改变居民消费信贷决策及企业融资决策的角度研究其对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的影响路径。2、运用实证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金融脱媒对银行存贷款结构的影响,丰富了对金融脱媒度量的研究。采用科学的定量指标,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发现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检验,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