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acizumab对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及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导致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等多种疾病视力严重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已有临床研究显示玻璃体腔内注射VEGF-A全长抗体bevacizumab能促使多种原因导致的CNV及特发性CNV消退,黄斑水肿吸收。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大部分患者单次玻璃体腔给予bevacizumab后视力提高无法长时间保持。现有的关于bevacizumab对CNV抑制作用的在体研究由于CNV模型的缺陷,尚无法确切反应bevacizumab对CNV的疗效。因此,我们拟利用激光诱导的BN大鼠CNV模型,通过观察bevacizumab(AvastinTM)对其生成及发育的影响,了解bevacizumab治疗CNV的特点,期望能为更好地应用它治疗人CNV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第一部分半导体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创建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可行性,为CNV防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雄性BN大鼠24只,每只鼠随机取一眼作为实验眼,另一眼为对照眼。用半导体激光(波长561nm)围绕大鼠实验眼视乳头进行光凝,激光功率、光斑直径和曝光时间分别为120Mw、100μm及0.1s,每只眼光凝8点。于光凝后3、7、14、21、28、35及56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后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制作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ICGA示CNV于光凝后3d生成,14d时发育完全。FFA检查显示CNV呈圆盘状高荧光,渗漏强度于14至28d保持稳定。光凝后14d,光镜下可见视网膜下CNV形成,其中央厚度14至28d维持稳定。结论:半导体激光可以诱导BN大鼠CNV模型,成模时间短,维持时间长。第二部分Bevacizumab对BN大鼠CNV生成及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目的:利用激光诱导的BN大鼠CNV模型,探究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对CNV发育的抑制效果。方法:12只雄性BN大鼠,每只鼠随机取一眼作为实验眼,另一眼为对照眼。先用半导体激光光凝实验眼视网膜,然后随机分为bevacizumab组和对照组。Bevacizumab组(6眼)于光凝即时玻璃体腔内给予2μl AvastinTM,而对照组(6眼)给予2μl平衡液。于光凝后7d、14d和21d行FFA和ICGA观察。光凝后21d取实验眼,标本进行HE染色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光凝后7d,ICGA显示bevacizumab组和对照组均有CNV生成,但此时bevacizumab组的FFA荧光强度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而,该组评分随后升高,但至光凝后21d仍较对照组低。光凝后21d,Bevacizumab组的CNV平均中央厚度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免疫组化显示其VEGF阴性。结论:于BN大鼠CNV形成早期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可从形态及渗漏功能两方面抑制CNV的发育。但并不能完全阻止CNV的形成,其抑制渗漏功能的效果亦无法长时间保持。因此bevacizumab联合其它治疗方法可能可以提高CNV的治疗效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ecombinanthumaninterleukin11,rhIL-11)预处理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方法: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45分钟后松夹建立缺
目的:对腹部手术病人健康需求内容、方式、健康问题进行调查,为病人实施个性化的、全程的、优质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某三甲医院71名腹部手术病人一般情况,术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不同浓度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共同作用对体外培养的海马来源的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方法:采用添加
目的:观察麻痹性上斜视患者功能亢进的下斜肌和正常人下斜肌形态结构及活性肌卫星细胞比例的差异,探讨活性卫星细胞对下斜肌形态结构改变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麻痹性上斜视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