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巨噬细胞对真菌性角膜炎细胞免疫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xxmc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局部诱导角膜巨噬细胞活化后对真菌性角膜炎角膜、颌下淋巴结及外周血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机体免疫在真菌性角膜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实验分为三组,其中乳胶颗粒组通过角膜内注射乳胶颗粒诱导活化巨噬细胞,然后与对照组一同采用角膜表层镜片法构建小鼠真菌性角膜炎模型,空白组为空白对照。在感染后第1、3、5、7天观察真菌性角膜炎病程发展,进行临床评分;组织病理学检测观察角膜及颌下引流淋巴结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角膜及颌下引流淋巴结T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1.乳胶颗粒组、对照组小鼠角膜均有F4/80阳性细胞的表达,乳胶颗粒组较对照组阳性细胞表达量明显增多,而空白组基本未检测到F4/80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显示乳胶颗粒组角膜巨噬细胞活化成功。2.真菌性角膜炎早期乳胶颗粒组与对照组均表现为角膜水肿和局部浸润灶的形成,未见明显差异。病程中后期溃疡形成并逐渐扩大,可见大量新生血管,但乳胶颗粒组角膜后弹力层膨出及穿孔率明显多于对照组,在感染后第3、5、7天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别。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同临床表现趋势基本一致:乳胶颗粒组、对照组小鼠感染早期无明显差别,均表现基质胶原纤维间隙增大,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第3、5、7天乳胶颗粒组角膜基质板层结构破坏普遍严重,炎症细胞及新生血管明显多于对照组。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随着病程的发展乳胶颗粒组与对照组小鼠角膜CD3、CD4、CD8阳性细胞的表达量逐渐增多,在第5天达到高峰,且乳胶颗粒组增多较对照组明显,CD4/CD8比值增大(P<0.01)。乳胶颗粒组与对照组颌下淋巴结随着病程进展CD3、CD4阳性细胞的表达量逐渐增多,在第5天达到高峰值,乳胶颗粒组增多较对照组明显(P<0.01);CD8阳性细胞表达较为平稳,CD4/CD8比值增大,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别,。4.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在病程早期外周血T细胞群未见明显的改变,在第5天和第7天,乳胶颗粒组、对照组小鼠出现外周血CD4阳性细胞的表达下降,CD8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1);CD4/CD8比值降低,与空白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乳胶颗粒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性。结论1.通过角膜内注射乳胶颗粒可成功诱导大量巨噬细胞向角膜中央迁移,活化巨噬细胞后的真菌性角膜炎局部炎性反应加重,穿孔率升高。2.细胞免疫在真菌性角膜炎免疫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活化后角膜及颌下淋巴结的免疫反应相对亢进,过度的免疫导致角膜损伤持续存在。3.真菌性角膜炎病程中,出现全身免疫功能的低下。
其他文献
着眼当前信息技术条件下世界军事软件系统高度自动化、一体化、集成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技术需求,围绕解决部队现有软件系统“信息孤岛”、“信息壁垒”问题,本文基于单点登录一
本文简述了黄宽颚步甲(Parena rufotescea Jedi)形态特征和在湖南省的发生情况,及捕食丽绿刺蛾、茶毛虫幼虫前期各龄的数量作了测定:明确该步甲是两种害虫的幼龄幼虫的劲敌,平均每
目的:促进CYP2D6底物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CYP2D6*10等位基因对底物药物的代谢特性角度,阐述应重视该等位基因携带者用药安全有效问题。结果:CYP2D6*10等位基因表达酶蛋
应印度尼西亚茶叶和金鸡纳研究所邀请,我们于2009年1月11~18日考察了印尼国家茶叶所和金鸡纳研究所、CHAKRA茶叶公司的茶叶庄园、茶叶加工厂,审评了茶叶,进行了多次座谈。印尼农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1.1构建和谐社会,尽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2006年党中央召开了十六届六中全会。10月11日通过了中共中
我国《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这是有关抢劫罪转
重点介绍了毛里求斯当前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和进出口情况,并介绍了毛里求斯Bois Cheri Tea Estate茶厂红碎茶的加工工艺和茶叶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