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分同学在词汇学习方面很困难,这对于英语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研究者已经证明了通过阅读练习来习得词汇是有效的和可应用的,这种学习方式被称作附带词汇学习,但是这类研究主要集中于阅读方面,很少涉及听力方面。Laufer和Hulstijn在2001年提出了“投入量假设”,他们认为不同的任务投入量可以产生不同的词汇习得和记忆的效果。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在阅读领域验证这个假设,而对于中学生听力领域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因此,本研究探索的是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任务投入量对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本实验需要研究的两个问题如下:1)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受听力中任务投入量的影响吗?2)在延时测验中,三种任务中的哪一种任务对第二语言附带词汇记忆最有效?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研究者选取了来自沧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三个平行班的60名学生进行实验。所有的实验者被分成了三组,每一组要求完成一项听力任务。任务一的投入量是1,任务二的投入量是2,任务三的投入量是3。在进行实验之前,实验者参加了一项词汇量水平的测试来检验三组同学在词汇量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在进行实验后,研究者实施了即时测验和延时测验来观察附带词汇习得和记忆的效果。所有的实验数据都被收集起来并通过SPSS 17.0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首先,在即时测验中,第三组的词汇附带习得的平均成绩要高于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成绩,但是,尽管第二组比第一组的平均成绩高,两组的差异却不显著,因此,本实验结果部分支持了“投入量假设”;其次,在延时测验中,任务三取得了最好的附带词汇记忆效果,但是任务的优越性不显著,而且,由于记忆减退,三组即时测验的平均成绩要好于延时测验中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