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压±35kV直流升压变流器控制技术研究及装置研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aphot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迎来机遇式发展,光伏电站将继续朝大型化、大容量方向发展。伴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的提出,使得光资源丰富的偏远地区所发的电能以直流形式送出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大型光伏电站采用直流汇集将成为光伏发电汇集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研制一台中压±35kV/500k W光伏直流升压变流器,为光伏直流升压汇集方案做有益探索。首先,分析多种适用于中压直流升压变流器拓扑结构,综合考虑成本、体积、可行性、可靠性等多方面因素,最终采用中频400Hz逆变型中压直流升压拓扑,即多逆变器并联输出,基于中频移相变压器升压,经过多脉波不控整流输出接入±35kV直流电网。其次,分析系统基本原理,阐述交直流母线并联结构的逆变器系统环流影响因素,并采用载波同步、改进型LCL拓扑、中点电位优化控制方案抑制系统环流。针对逆变型中压直流升压变流器交流并联部分环流、无同步电网、低载波比等控制难点。提出一种基于CAN总线瞬时功率均分的主从控制策略。即主机采用低压侧直流电压外环、桥臂侧电感电流内环控制,稳定低压直流侧电压,使得各个光伏板运行在各自的MPP点,提高光伏发电效率;从机采用瞬时功率外环、桥臂侧电感电流内环控制,从而满足系统功率精准分配,进一步抑制系统环流的控制目标。并与传统主从电流控制方案进行对比,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两种控制方案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案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接着,根据系统设计需求与指标,阐述了系统关键硬件参数的设计方法。包括IGBT选型、LCL设计、变压器设计、整流器装置等。详细分析了基于DSP的CAN总线、载波同步的实现方法,并给出样机硬件参数与结构图。同时,对系统软件设计方案给出控制流程图,并结合流程图详细介绍了系统缓启动的控制逻辑与步骤。最后,基于现有实验场地与资源,搭建了125kW无源负载功率测试平台,对每台逆变器进行功率测试,同时,进行稳态带载、负载突变实验、并/切机实验,验证从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相关硬件、软件设计的可靠性。然后,基于张北现场实证平台,通过系统启动、停机、稳态并网、功率突变等实验,验证了本文所研制的中压±35kV直流升压变流器可以满足设计需求,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其他文献
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之一,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在保护大气环境和能源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钒钛体系的催化剂低温脱硝效率低且含有毒物质钒,因此,寻找具有优异低温SCR活性的催化剂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以锰氧化物为主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钴锰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不同Co/Mn比、不同煅烧温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对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对其催化活性差异的原因作出初步探索。接
孤岛微电网系统中,频率和电压的动静态性能是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然而,由于各种未知模型的商业变流器的接入、供电及负荷设备的频繁投切以及网络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微电网系统模型具有不确定性和时变性的特点。针对传统PI二次电压频率控制策略存在的模型适应性较差、基于参数化预测模型的模型预测二次调节控制策略存在的系统机理建模复杂、在线更新困难、定阶非机理建模难以适应全工况建模需求以及参数化预测模型求解复杂等问
电流控制型并网逆变器由于发电效率高、并网电能质量好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大规模新能源发电一般远离负荷中心,通常需要经过长距离线路和多级变压器进行输电。因此新能源发电单元接入点(point of generating unit connection,PGUC)存在一定的等效电网阻抗。又由于新能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其输出功率不断变化,导致PGUC等效电网阻抗也不断变化,从而使电网呈现短路比(short
随着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对储能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超级电容器凭其独特的高功率密度在新一代储能器件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与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较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提高能量密度,电池型电容的材料被大量研究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例如镍钴基电极材料由于具有高比容量被广泛研究,但是其储能过程需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欠电位化学吸脱附,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结构塌陷,因而循环稳定性较差。目前,
学位
随着现代交通与物流业的发展,车辆日益增加,车辆在桥梁上行驶,是一种耦合作用的过程,但随着桥梁的老旧,会出现较大的路面不平整度和路面障碍物,车辆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驶会让车桥间的耦合作用复杂化,当车辆遇到路面障碍物会时发生跳车现象,跳车冲击下会进一步加剧桥梁的振动,关于跳车冲击下车桥耦合振动的研究,目前大多都是基于简单的梁或简支梁来研究,显然不能满足现代桥梁发展的要求,因此本文基于变截面连续梁桥展开研
锌-空气电池因具有极高的理论比能量密度(1218 Wh kg-1),被视为新一代能源存储设备并受到了广泛关注。同时,随着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兴起和对水下动力电池的迫切需求,高安全的锌-空气电池有望在上述应用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本论文采用模板法制备了过渡金属和氮掺杂的碳基催化剂,通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制备了碱性聚合物凝胶电解质,并实现了在不同条件下锌-空气电池中的应用。首先,我们利用低成本的氯化钠作为模
单相逆变器作为10千瓦级以下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关键环节,其可靠性决定了整个发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由于单相逆变器的工作特性决定了其系统固有的二倍频功率的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在直流母线处并联大电解电容来缓冲脉动能量,然而电解电容寿命短、可靠性低,与光伏系统其他组件寿命不匹配,这势必影响系统整体的寿命和可靠性,造成能量损失,增加维护成本。因此,主动功率解耦方案通过减小解耦电容,利用容值小、可靠性
电机是制造业中的主要驱动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轴承作为电机核心部件,其健康状况与电机的可靠运行密切相关。为解决电机轴承故障较难诊断问题,本文分别从特征提取和故障识别两个方面展开研究,采用寻优算法进行参数自适应选取,构造电机轴承故障诊断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针对鲸鱼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问题,提出精英反向学习初始化种群和t分布变异扰动最优个体的双重改进策略,构造改进的鲸鱼算法(Improve
传统的平均建模方法由于忽略了系统的谐波情况无法准确分析系统的动态谐波变化与谐波的相互耦合作用,建立包含系统谐波情况的准确模型对系统谐波行为与谐波交互机理进行研究成为当前建模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谐波状态空间(HSS)建模凭借其强大的谐波分析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复杂的建模过程及庞大的模型尺寸限制了其在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变换器拓扑与建模方法以及谐波问题的国内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