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集约利用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建设用地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存在土地利用率偏低、用地结构失衡、空心化严重等问题,对农村土地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本文根据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广泛吸取国内外研究成果经验,以土地报酬规律理论、土地稀缺理论、土地区位论等作为理论指导,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对江西省金溪县左坊镇13个行政村的农村建设用地进行了区域人口与建设用地协调度分析和7个典型村的集约利用程度评价。通过测算7个典型村的理论潜力和实际潜力,探讨微观尺度农村建设用地的潜力存量和挖潜方式。宏观尺度主要是针对研究区域内的13个研究对象的常住人口变化率与农村建设用地变化率进行拟合度分析,并进行人地变化类型区的划分。微观尺度主要是根据不同的人地变化类型区分区,从中选取了7个有代表性的行政村作为典型村,进行典型村内部的用地类型划分。分别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社会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入手,建立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典型村进行集约利用评价分析。典型村的土地潜力分为按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测算的理论潜力和按闲置宅基地和空闲土地测算的实际潜力两个部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溪县左坊镇的13个行政村人口与建设用地协调度不高,7个典型村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建设用地结构单一,用地粗放,可供挖潜和使用的潜力较大。农村建设用地要走集约化道路,宏观上需要转变发展观念,科学编制村镇规划,就近城镇化,加快农村向城镇转型升级;微观上需要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对于村庄内部空置、闲置的房屋土地及时拆除整改,扩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优化土地布局,丰富用地结构,给农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