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对盘县火腿原料减菌效果及其风味影响的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k119119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传统中式火腿产业的不断发展,有关火腿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但主要集中在以传统加工工艺为基础的品质分析,而针对目前火腿原料肉初始卫生品质的检测及原料与产品风味品质关联性的相关研究文献较少。本研究建立了盘县地区火腿原料表面菌群结构与气候条件等理化因素相关性分析,基于盘县火腿加工工艺,开展白酒提高火腿原料初始卫生学品质的工艺及探讨白酒对火腿风味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1、火腿原料肉表面微生物菌群结构分析。对盘州市4个商贸点12家商铺的猪后腿肉表面微生物进行采集,应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对盘州火腿原料肉表面菌群结构进行分析。掌握了来自不同供货点的原料肉细菌群落分布的差异性,双凤地区表面菌群结构的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较为突出;结合T检验,双凤地区和红果地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群落分布图从门水平来看厚壁菌门(Firim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盘州地区的主要细菌;结合环境因子关联性分析可知温度对unclassified_g_Psychrobacter、Weissella_cati、Acinetobacter_gandensis等微生物生长起到正向显著性影响(P<0.05);水分活度与Bacillus_aryabhattai_g_Bacillus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Rhodococcus_erythropolis、Haematobacter_massiliensis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01);而离心损失率与Kurthia_sp._11kri321呈极显著性负相关影响(P<0.01),与unclassified_g_Psychrobacter起到显著性负相关影响(P<0.05)。2、基于猪后腿肉的减菌工艺的探索。以减菌率为指标,通过紫外照射时长、食用酒精使用量及浓度、乳酸使用量等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分析的工艺参数,经验证和测定,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紫外照射时长30min、复配酒精浓度75%、乳酸使用量5 m L/100 g,结合菌群结构分析结果,抑菌实验表明该工艺能够有效抑制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 liquefaction)、普通变形氏菌(Proteus vulgaris)等有害菌的生长,在达到有效减菌目的同时不影响原料肉原有的品质。3、白酒对发酵期火腿理化特性的影响。结合盘县火腿制作工艺和环境条件,在火腿发酵期涂抹白酒,通过测定p H值、水分活度(Aw)、盐、水分含量、TVB-N、TBARs、蛋白质、粗脂肪等指标,探讨白酒涂抹次数对火腿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湿度环境条件对火腿品质的影响显著(P<0.05),试验组对火腿的水分含量、Aw、p H值无显著性(P>0.05)影响,但能抑制食盐的渗透从而使内部盐分含量降低;从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无明显影响,白酒涂抹于发酵期火腿会影响火腿的氧化进程,且对火腿的综合品质无显著性影响(P>0.05)。4、白酒对发酵期火腿挥发性风味的影响。经电子鼻和电子舌分析发酵期涂抹白酒的火腿的香气轮廓变化,发现试验组A的分布区域与试验组B的分布区域较近,两者与对照组的分布区域较远,其中试验组B香气轮廓分布区域与对照组的分布区域相距更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白酒处理后发酵期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共发现存在13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酸类、烷烃等,其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种类也最多。与对照组相比经过白酒处理后的火腿酮类及其他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变化显著,其中1-辛烯-3-醇含量降低,但是酯类物质、2-戊基呋喃、2-十一烯醛等物质含量均上升。因此,白酒对发酵期火腿的干预可作为改良火腿风味的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云计算相关技术不断地发展和变革,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的传统云计算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Docker作为容器技术的代表,掀起了新一代资源计算模式的浪潮。现有的弹性伸缩方法或碍于物理机缺乏灵活性以致资源弹性供应困难的限制、或者碍于虚拟机资源供给时效性的限制,很难应对大规模动态变化的云环境。以Docker容器为代表的容器引擎技术,对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针对现有弹性伸缩策略存在弹性伸缩指标单一且弹性
与传统人工搬运相比,机械手臂具有生产效率高、耐疲劳、精度高、稳定性好、作业空间小和成本低等优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机械手臂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时变耦合非线性系统,本论文聚焦参数不确定、视觉目标定位两个问题,通过智能算法对关节角度参数进行优化处理,以保证机械手臂具有良好的轨迹跟踪效果,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机械手臂对目标物体的分拣和抓取。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第一,建立了6自由机械手臂的运动学模型,采
胰腺导管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极差,5年总体生存率<5%。手术切除辅以化疗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唯一方法,但由于围术期手术操作、免疫抑制等原因,使其成为癌细胞转移的关键时间窗。丙泊酚是临床最常使用的全凭静脉麻醉药,已有研究报道低浓度丙泊酚能够抑制肿瘤,并且临床上使用丙泊酚作为麻醉药可以提升多种癌症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但其相关机制还未明确。本研究首先采用MTT法检测胰腺癌细胞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提升和普及,模拟乘法器成为了继运算放大器之后的第二大通用型模拟芯片。模拟乘法器的精度会直接影响各类系统的性能,高精度模拟乘法器的研究一直都是模拟集成电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基于双极型集成电路工艺设计了一种高精度模拟乘法器,完成了电路设计和仿真优化、版图设计和验证。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采用经典的双平衡吉尔伯特乘法器单元作为电路核心,增加线性化补偿电路对
为探讨黔西北地区杜鹃灌丛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本研究以黔西北地区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的1992年,2005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运用遥感技术得到研究区多时相景观格局分布图、植被覆盖度分级图、地形因子分级图和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不同时期杜鹃灌丛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其与地形因子、气象因子、植被覆盖度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992年,2005年和2015年的杜鹃灌丛在高程等级下分布状况较
本论文基于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的项目《高功率微波强电磁脉冲测试技术研究》要求,对多通道的强电磁脉冲信号采集系统展开研究。先是对高功率微波信号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包括极化天线的基本原理,检波器的结构、采样定理以及电磁防护等;后按照项目的任务要求,设计了脉冲信号采集卡的硬件电路部分与软件部分,内容含有结构框图规划、电路图设计、FPGA控制程序设计、PCB版图绘制与IP核调用、功能仿真、上位机程序
二维材料显示出优异的光学、力学、热学、磁学等性质,在高性能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自旋电子器件以及能源转换和存储等领域得到应用,其中单层过渡金属硅化物CrSi2在以往的研究中表现出铁磁性和金属性,有望成为新型的二维材料。本文对二维CrSi2进行了研究,选用Ti、V、Co、Ni四种过渡金属元素对二维CrSi2材料进行不同浓度的掺杂,运用第一性原理软件VASP计算掺杂前后的电子结构、磁学性质和光学性质进
近年来,绿色环保和节约能源等热点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我国在路灯节能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同时我国大部分路灯还采用传统的单一控制方式,不能对某一部分或某一个单灯进行精准控制。此外,现有路灯系统需要现场人工巡检和故障排查,对路灯故障点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维修,影响道路交通的畅通性和路灯的有效性。再者,传统路灯缺乏统一的管理监控平台,会造成路灯系统信息管理混乱,信息资源不能统一的整合和监控。针对以上现
当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衍生出了一大批物联网终端设备。物联网技术在水族设备上的应用能够解放劳动力并满足智能养殖的需求,因此物联网技术成为了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热点。针对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水族饲养设备存在智能化程度低、人工依赖程度高等问题,本文结合传感器技术、Android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鱼缸监测控制系统。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水族养殖设备进行调查研究,针对现有水族养殖设备存在的使用不便、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是百香果病毒病中的主要病原,为百香果的种植、培育和果实品质带来了严重影响,对百香果产业造成了巨大威胁。至今市面上还没有防效较高的抗CMV药剂,且目前未有它对果实品质具体影响的研究报道,导致百香果CMV的防控研究成为了一大难题。因此,本文先以百香果(紫香一号)幼苗为实验材料,建立室内CMV-百香果苗活体筛选模型;再通过室外田间防效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