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研究碳表面NO异相吸附及缺陷、金属元素和官能团的影响

来源 :上海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O在碳表面的异相吸附(还原)反应对于氮氧化物(NOx)脱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该反应机理以及表面缺陷、金属元素和表面官能团对其的影响。计算使用三维周期性石墨烯表面模型近似模拟焦炭和活性炭等实际碳材料表面。本文通过在石墨烯模型表面引入单原子缺陷研究了表面缺陷的催化作用。同时还首次采用在石墨烯表面装饰金属原子的方法研究了Ca元素和K元素的催化作用,模型中Ca原子和K原子的覆盖率分别为13.3%和13.0%wt。为了研究含氧官能团和含氮官能团的作用,本文计算了四种典型的官能团:掺杂氧、羰基、掺杂氮和氨基。对于羰基和氨基,还研究了它们与石墨烯表面的距离对于吸附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NO分子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结合能仅为-19.34kJ/mol。然而NO分子簇的吸附会转变为化学吸附,这是由于NO分子之间的van der Waals作用力使分子簇的构型更加稳定。表面缺陷和金属元素对于NO与石墨烯表面吸附反应均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当石墨烯表面存在缺陷时,NO分子的结合能高达-528.09 kJ/mol。尽管分子簇吸附时结合能会下降,但是依然属于化学吸附。当掺入Ca元素和K元素之后,结合能分别大幅提高至-206.02 kJ/mol和-307.08 kJ/mol,这主要是由于Ca原子和K原子吸引NO分子。虽然NO分子簇的结合能力会明显下降,但是两种金属元素的催化作用依然显著。表面官能团对于NO吸附反应的影响比较复杂,作用不一。掺杂氧原子可以化学吸附NO分子形成稳定的结构,而直接嫁接在石墨烯表面的羰基氧则会将NO氧化成NO2。掺杂氮原子对NO吸附的影响不明显,而嫁接在石墨烯表面的氨基反应活性很强,会与NO反应生成H2NNO(nitrosamide)从石墨烯表面析出。但是当羰基和氨基远离石墨烯表面时,两者的作用都趋于减弱。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优化低NOx排放控制技术和开发常温NO固体吸附剂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连环戏是早期电影与海派京剧、早期话剧结的产物,其演映以舞台表演和荧幕演映穿插的方式制造出奇幻的时空穿越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地区风靡一时。连环戏从1926到1935年间出现在观众视野,1926年初为推介与市场开拓时期,1926年中至1927年是演出舞台争锋与短暂的繁荣期,1928年至1935年间持续低迷直至式微。连环戏的发展不仅与戏剧、电影的普及程度和艺术样式的完善程度有关,也与这一时期上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是新时期组织工作的价值追求。连续四年的满意度调查,已成为推动和改进组织工作的有力杠杆,也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需要进一步大胆探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进步,纺织品功能性整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抗静电毛织物的开发研究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随着更多的导电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发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是一种独立于外围神经与肌肉系统的人机交互技术,在医疗、军事和娱乐等诸多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
论文选题于“十二五”国家油气重大专项《鄂尔多斯盆地大型低渗透岩性地层油气藏开发示范工程》(2011ZX05044)属专题《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与含油性测井定量评价》项目相关的
低阻油层是一种较常规油层而言隐蔽性较强的储层,且经过长期实践证明,这类储层具有相当大的储量和产量。但是由于其复杂的地质成因背景,导致其识别和评价都面临非常大的困难
工艺参数的实时测量是铝电解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不仅可以为铝厂工人提供及时的操作决策支持,而且还可以对电解槽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目前,
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主要富有机质海相页岩寒武系牛蹄塘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是当前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对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富有机质页岩的宏观地质地化条件、微观孔隙特征
油水井测试是了解油田生产状况、预防和解决生产问题的关键,但在测试前选井的问题上,一直没有成形的标准和方案。因此,利用目前已有的大量数据资源和数据挖掘技术,为油田提供
酒泉盆地青西凹陷致密油勘探处于起步阶段,对致密油储层特征尤其是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较少。因此本论文通过对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为切入点,从而进一步对储层进行评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