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国记法》是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的著作之一,是第一部用汉字撰写的记忆法著作,但是并未与利玛窦其他著作如《天主实义》《交友论》《二十五言》得到同等的关注,甚至长时间被忽略。且多从心理学、医学等角度对《西国记法》中的记忆术进行研究,忽略其中对汉字、词的释义。本文从文字学的角度,研究《西国记法》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百二十五个例证字,主要将例证字与《说文解字注》等权威著作对比研究,发现《西国记法》在选取例证字以及解释例证字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和意义,利玛窦的汉字记忆方法对对外汉语教学和探索汉字的文化意义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学者的注意和研究。本文结构如下,共七章:第一章,绪论。明确本次选题的依据。对《西国记法》的出版情况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西国记法》长时间受到忽视的原因。阐明《西国记法》的研究意义。介绍本篇文章的语料选择、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特色。第二章,对一百二十五个汉字逐字进行分析。按照原文的顺序,每个汉字分为《西国记法》的注释,国内权威(主要是《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等)的注释,以及对比分析三个部分,以便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第三章,分析一百二十五个汉字的释义方式,将考察对象的释义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释义方法对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启示。第四章,例证字的部首分析。通过《西国记法》与《说文解字》的对比,分析利玛窦在选取汉字、排列汉字时的内在依据及规律。第五章,探索《西国记法》例证字的文化意义。《西国记法》虽然是一本有关记忆术的书,讲述的主要是记忆方法,但利玛窦在释义时结合中国汉字的特点进行释义,带有主观性,从释义的主观性中可以看到利玛窦的文化思想。第六章,分析《西国记法》释义方式背后的社会原因。主要是中国“象形”与西方“中国记忆术”的对比,阐释《西国记法》反映的中西方文化不同的汉字观和思维方式。第七章,总结全文。回顾全文的文章结构及主要内容,得出研究性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西国记法》的意义和价值。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