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酉水三区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李绍明等对川东酉水土家进行民族学研究时提出的一个区域文化概念,其范围包括了酉阳县的大溪区、酉酬区和秀山县的石堤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化逐步成为酉水三区村落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民间信仰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逐步发生变迁。而自李绍明等对酉水三区调查研究后的近三十余年里,对该区域土家文化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文章以杉岭村为个案,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并与李绍明等的研究成果作对比,探讨酉水三区土家族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巫术信仰与“道教”信仰的变迁,以期考察酉水三区土家族民间信仰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而探索土家族文化的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方向。
文章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其内容主要涉及了选题的价值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田野调研经过以及民间信仰与文化变迁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为第一章内容,主要是对田野点的介绍,涉及了自然地理环境、生计与资源以及民间信仰体系等内容,是为后文的展开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为第二至第五章,分别对酉水三区土家族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巫术信仰、“道教”信仰的现状及近三十年来的变迁进行分析。在现代化背景下,酉水三区民间信仰内容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首先,外来的风水观延伸出的风水信仰替换了酉水三区土家族原生的自然崇拜;其次,巫术信仰不能继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无法独立存在,而是通过残存、变异的方式融入其它信仰文化;再次,土家族传统的图腾崇拜、土王崇拜趋近消失,而以主流意识为支配的家先崇拜在村落不断发展,并与其它信仰异时共存;最后,“道教”信仰不断采借、整合外来信仰文化,成为酉水三区土家族民间信仰多元交融的核心。第四部分为第六章内容,主要对酉水三区土家族民间信仰内容与结构方面的变化、变迁的特征、原因以及机制进行总结。最后一部分是结语,是对酉水三区土家族民间信仰当代变迁的有利、不利方面分别做出客观的、理性的思考,同时探讨民间信仰变迁的规律和土家族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现代化背景下,酉水三区土家族民间信仰并没有因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而失去存在的根基,而是由封建主流意识规范下的信仰模式与外来的信仰文化替换了传统的原生信仰文化,并不断采借、整合其它信仰文化,重新构建新的信仰秩序。酉水三区土家族传统的原生信仰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原生的自然崇拜、巫术信仰在村落逐步遗失。而“道教”信仰与家先崇拜,是村民选择的既符合土家族传统灵魂观念,又能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信仰文化,在村落社会不断与其它信仰文化整合、调适,是酉水三区土家族民间信仰发展的主要方向。
文章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其内容主要涉及了选题的价值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田野调研经过以及民间信仰与文化变迁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为第一章内容,主要是对田野点的介绍,涉及了自然地理环境、生计与资源以及民间信仰体系等内容,是为后文的展开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为第二至第五章,分别对酉水三区土家族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巫术信仰、“道教”信仰的现状及近三十年来的变迁进行分析。在现代化背景下,酉水三区民间信仰内容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首先,外来的风水观延伸出的风水信仰替换了酉水三区土家族原生的自然崇拜;其次,巫术信仰不能继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无法独立存在,而是通过残存、变异的方式融入其它信仰文化;再次,土家族传统的图腾崇拜、土王崇拜趋近消失,而以主流意识为支配的家先崇拜在村落不断发展,并与其它信仰异时共存;最后,“道教”信仰不断采借、整合外来信仰文化,成为酉水三区土家族民间信仰多元交融的核心。第四部分为第六章内容,主要对酉水三区土家族民间信仰内容与结构方面的变化、变迁的特征、原因以及机制进行总结。最后一部分是结语,是对酉水三区土家族民间信仰当代变迁的有利、不利方面分别做出客观的、理性的思考,同时探讨民间信仰变迁的规律和土家族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现代化背景下,酉水三区土家族民间信仰并没有因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而失去存在的根基,而是由封建主流意识规范下的信仰模式与外来的信仰文化替换了传统的原生信仰文化,并不断采借、整合其它信仰文化,重新构建新的信仰秩序。酉水三区土家族传统的原生信仰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原生的自然崇拜、巫术信仰在村落逐步遗失。而“道教”信仰与家先崇拜,是村民选择的既符合土家族传统灵魂观念,又能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信仰文化,在村落社会不断与其它信仰文化整合、调适,是酉水三区土家族民间信仰发展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