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不同能量代谢浸矿细菌早期吸附行为的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y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CC23270、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A01和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YSK菌吸附到三种固体吸附剂表面的差异性,以及这种差异性与吸附剂和细胞表面性质之间的关系。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线性拟合,获得的吸附平衡参数用于描述细胞在三种吸附剂表面的早期吸附行为。傅里叶红外光谱、微生物吸附有机溶剂、Zeta电位等技术方法用于分析细胞的表面性质,用超声波法提取细胞的胞外多聚物进行分析,探究细胞表面蛋白质和多糖与细菌吸附行为的关系。  结果表明:细胞在固体介质表面的吸附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前10分钟的净吸附速率最高,不同条件下细菌到达吸附平衡状态的时间并不相同,但均没有超过60分钟。  细胞的Zeta电位随着溶液pH的升高而降低,所有细胞在pH2.0时的Zeta电位均接近于0,此时细胞与固体介质间的静电作用较弱。以单质硫为生长底物培养的细菌的疏水性最强,其次是以复杂黄铜矿为生长底物培养的,以Fe2+为生长底物培养的细胞疏水性最弱。  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细菌的吸附平衡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2大于0.90,说明细胞在三种固体基质表面的吸附既包括单细胞层的均匀吸附,也包括多细胞层的不均匀吸附。不同生长底物培养的三株细菌与三种固体吸附剂之间的亲和力有显著差异,其中以单质硫为生长培养的细菌与吸附介质间的亲和力相对较大。相同条件下培养的菌株与不同的吸附剂间的亲和力有差异,以单质硫和Fe2+为生长底物的细胞表现出的差异相对较小,而以复杂黄铜矿为生长底物培养的细菌与三种吸附剂间的亲和力差异明显。复杂黄铜矿表面提供给不同生长底物培养的细菌的吸附位点比硫粉和石英砂的要多。
其他文献
根是植物吸收营养、调节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根系生长发育的调控过程是植物生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细胞外ATP(extracellularATP,eATP)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
目的: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 Telangiectasia,AT)是由ATM基因突变(Ataxia Telangiectasis Mutated gene,ATM)造成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统计,AT患者约有1/3
[目的]   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细胞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 E6和E7癌蛋白激活的信号通路对低氧诱导因子-
本文对虫螨腈悬浮剂进行了配方筛选、质量指标制订和生物活性研究。在测定不同分散剂HLB值和流点基础上,对粒径、粘度、表面张力等进行全面测定和比较,确定NNO和农乳500组合3.5
大豆是需磷较多的作物,但土壤磷多以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态存在,有效态磷严重缺乏。本研究在分析大豆转化影响因素基础上,采用农杆菌介导与花粉管通道转化技术将酸性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