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仙乐府诗是指用乐府这一诗体表现游仙内容的诗歌,它作为乐府文学的一部分,有着独特的价值。文章以南朝游仙乐府诗为研究对象,从构成要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诸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第一章南朝游仙乐府诗的曲名与本事。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考察曲名的含义及其演变的情况。本节将南朝游仙乐府诗的曲名分为传统型曲名与新制型曲名两类。传统型曲名有些本身即包含游仙的元素,有些则是后世文人用本非游仙乐府诗的曲名写游仙,使其成为游仙曲名;新制型曲名既有以诗歌内容为名的传统命名方式,也有摘取成句和以社会活动为名的新的命名方式。第二节考察本事的来源与变化。南朝游仙乐府诗的本事分为组曲本事和单曲本事,组曲本事指组曲创制的社会背景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单曲本事有两个来源,一为神话传说,一为日常生活。第二章南朝游仙乐府诗思想内容的继承与发展。南朝游仙乐府诗对前代游仙诗思想内容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对列仙之趣的承袭和坎壈咏怀的延续。列仙之趣的承袭具体表现为描写仙人成仙的过程、仙人在仙界的活动;坎壈咏怀的延续表现为诗人在诗歌中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感和对世俗的厌弃之情。南朝游仙乐府诗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新变表现为艳情描写比重的增加和新的道教修炼方式的出现。第三章南朝游仙乐府诗的艺术特点。本章从创作方法上对南朝游仙乐府诗的艺术特点进行了考察,指出“拟篇法”和“赋题法”的出现为南朝游仙乐府诗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吴声西曲的发展引起了文人的兴趣,梁武帝所制的《上云乐》就是改造西曲的成果。神仙歌舞剧的搬演为这一时期游仙乐府诗创作上的辞乐结合提供了充分的外部条件,诗歌中音乐意象的大量出现也是辞乐结合的有力证明。在体式方面,南朝游仙乐府诗出现了前代未曾有过的游仙组曲,和声和套语也应用到了游仙乐府诗的创作中。在句式方面,杂言句式在游仙乐府诗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杂言中又以三言最为普遍,出现了多种以三言为主的固定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