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数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属于高毒、高残留化合物,加之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往往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的食用安全以及农产品贸易。因此,研究和开发适合我国农产品产销特点的现场方便、快速的检测技术是控制当前农药残留的当务之急。 酶抑制检测法由于具有能在短时间内检测大量样本,成本低、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不高、易于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推广等优点而受到广泛重视。本法的关键材料是敏感酶源,植物酯酶作为酶抑制法的生物识别元件由于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而且检测的灵敏性好,检测限低,可以满足农药残留检测普及化、市场化的要求,近年来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深入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多种植物酯酶酶源筛选的基础上,选择大豆为最佳农残检测用酶源,深入研究了大豆中植物酯酶的提取、纯化方法,得到纯的酯酶制品,并且系统探讨了大豆酯酶的酶学特性。本研究还测定了大豆酯酶对甲胺磷、对硫磷等19种有机磷农药和克百威、抗蚜威等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敏感性和最低检测限。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小麦、大豆、玉米、小米、大麦等植物种子中的总酯酶含量和其对农药的灵敏度两个指标的比较,选择大豆作为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的适宜酶源。与小麦以及其他农作物种子比较,大豆种子中的总酯酶含量最高,对氧乐果、敌敌畏、甲胺磷、对硫磷、久效磷五种农药的检测限分别为:0.1、0.05、0.05、0.0625、0.05mg/L,表明其灵敏性好,检测限低,可以满足这五种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的需要。 2.本研究提出大豆酯酶的提纯工艺路线为:大豆种子粉碎后,按1:5料液比加0.3mol/L,pH 7.0的磷酸缓冲液,振荡或搅拌处理30分钟后,放置在4℃冰箱中浸提过夜,纱布过滤后进行6000rpm至1000rpm的差速离心,收集上清液,用60%硫酸铵盐析沉淀,经透析、超滤浓缩后进行DEAE-32离子交换层析,收集酶活力峰,即得酯酶制品。 3.对大豆酯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豆酯酶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pH值为7.5,大豆酯酶的热稳定性较差,高温条件下极易失活,-20℃保存可以有效地保存酶的活力,失活较少,保存半年仍有42.6%的剩余活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