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科研、信息、教育、文化等诸因素开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文化产业因此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文化艺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分支行业,它的发展,理应得到重视。因此本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地理学的学科视角,主要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在研究西安市文化艺术产业空间分布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西安市文化艺术产业的时空相关性及机制,弥补了前人研究的不足。以期对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以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以ARCGIS、 CRIMESTAT、SPSS软件为手段,依据《西安市统计年鉴2001—2011》、《西安市社会经济统计公报2000—-2010》、西安市企业黄页、西安市文化产业研究会提供的相关数据资料及实际调研数据,从时空角度对西安市文化艺术产业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时间序列为2000年一2010年,但综合考虑数据获取及研究的实际意义,最后选取2000年、2005年、2008年和2010年的断面数据,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要素;空间方面以西安市三环以内的区级行政单位为基础,结合文化艺术产业空间分布,将三环以内划分为十个区域,作为本研究的空间单元。综合运用最邻近点距离指数、洛伦兹曲线、空间聚类分析方法,从文化艺术单位的空间分布形态、分布模式及分布的合理性角度对西安市文化艺术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从参数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文化艺术产业各参数及空间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建立时空数据模型,对西安市文化艺术产业空间布局及时空相关性发展机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西安市文化艺术产业总体分布呈现以城墙景区为核心的核心边缘分布特征,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相继出现了以文艺路、长安北路、二坏南路为依托的弱集聚区和曲江新区的集聚区雏形。第二,西安市文化艺术产业的空间布局模式为增长极模式和点轴布局模式。第三,从西安市文化艺术产业的主要服务人群和空间因素对其功能影响两个角度分析,认为其分布存在不合理性。第四,西安市文化艺术产业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随时间呈现波动性变化,但总体来看相关程度较高;不同区域之间的空间相关程度亦较高,且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加强趋势;从具体的两两空间来看,西安市文化艺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扩散与区域间的物理距离无明显相关关系。第五,西安市文化艺术产业空间布局是在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市场需求、人力资本水平、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相关政策扶持和交通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经济发展状况、市场需求和政策扶持是影响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本文对西安市文化艺术产业的空间分布、时空相关性及机制进行了分析论述,创新有三:一是将西安市文化艺术产业从文化产业中抽离,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部门研究,是对研究对象的创新;二是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迄今为止,前人研究多集中在定性阶段,定量研究较为鲜见,且多以经济学、管理学为学科基础,从地理空间角度对文化产业的定量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以地理学的学科视角为切入点,对文化产业下属的分支行业——文化艺术产业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了相关数学方法,使研究更为客观科学;三是研究思路的创新,本文引入了时空相关性概念,试图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剖析西安市文化艺术产业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期对西安市文化艺术产业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