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输出和交流的增加,中医药受到了来自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将中医知识呈现给世界不仅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种输出需求,同时也成为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种渴求。但因为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不尽相同,如何能够更好更准确地将中医精神传递出去,最大程度避免引起误解甚至矛盾,这就成为了中医药“走出去”的重中之重。 中医药学走向世界,需要培养大量能够用英语直接表达中医知识的国际化中医人才。国际化中医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中医药高校来完成。因此,中医药教材的英译版本会是学生们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医药知识的重要借鉴材料。此类教材的英译质量对培养国际化中医人才,并进而对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在各类版本英译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各版本间在专业知识方面的翻译用词不够统一,往往易造成读者的困惑不解甚至误解;在行文中,中式英语的现象较为常见,不符合英语思维的特点,不利于外国读者的理解;在翻译中医药中较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时,文化传递与医药知识传递的选择失衡。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更正,将会给中医药知识传播、学术交流等方面带来很多的困难,甚至会损害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声誉,得不偿失。 本文借助高校中医英语教育中较普及的中医药教材英译版本的对比,提出了在中医药翻译中常见的、需要引起关注的若干问题,并结合功能翻译理论加以分析、论述各自的利弊,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给中医药翻译的专业人士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