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常态经济下,慈善事业正成为医疗救助的方式之一,尤其通过参与医疗救助,不仅缓解了被救助者医疗支出的压力,而且为政府在医疗支出方面分担了责任。慈善事业与政府医疗救助相互弥补、相互配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发挥慈善组织在医疗救助方面的优势,是未来国家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的重要标志。 本文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研究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的情况。晋中市所辖1市、2区、9县,其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总体情况及各地发展并不完全相同。实地调研和对相关部门人员采访获悉,晋中市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总体上呈积极发展态势,资金、人员、救助人数、平均救助金额等指标稳步增长。 运用耦合与协调模型分析,从空间维度看,晋中市慈善参与医疗救助两大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较低,部分地区由于慈善组织未将得到的善款用于医疗卫生方面,致使该地区慈善参与医疗救助贡献度不高,影响了慈善参与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从区域维度看,区域发展战略和发展进程的不同,使得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两大系统的耦合强度与协调程度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从时间维度看,晋中市2008-2013年慈善参与医疗救助发展模式与发展水平两大子系统的耦合强度和协调程度基本处于增长的阶段,但2013年略有下降。 借鉴美国、英国以及国内上海、重庆等地的做法和经验,推进两大子系统的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提高,具体措施包括改进制度设计,提高各组织间协作效率;健全筹资机制,加大慈善捐赠在医疗救助中的投入;深化专业发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均衡区域发展,拉近各地区间协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