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言语交际中,隐喻是人们间接表达交际意图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把隐喻或隐喻性话语作为研究的对象。但从认知功能来看,借喻及象征手法在本质上同隐喻是一样的,都是一种认知方式:将某一概念域的图式结构投射到另一概念域上,以通过前者来解读后者。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再重要,因而本文对借喻及象征都有所涉及。传统理论将隐喻看做是语言的装饰,是词语之间的替换或对比;语义论认为隐喻是两个主词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新的意义的形成过程;语用论则侧重于一点,即隐喻意义的创造和理解必须借助于语境等超语言因素;认知论把隐喻理解为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从这一意义上说,它是一种认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上述四种理论在陈述隐喻理解机制上都是不完整的,但都是隐喻理论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语用学理论中,由于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只是把隐喻视为违反了质的准则和关系准则,而未能揭示隐喻的实质。为了更好地再现隐喻理解的过程,本文采用关联理论中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来阐述隐喻意义的推理过程。明示和推理是交际的两个方面,推理的过程就是寻找新旧信息或话语与语境假设之间的最佳关联的过程。由于话语知识和语境假设都是认知语境的组成部分,从这一方面来说,认知语境在话语理解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语境观则把一切语境因素归纳为具体的语境,并认为语境已于交际行为发生前给定了,所以这是一种静态的语境观,它不利于描述交谈双方当时的心理状态。而关联理论中的语境观则不同于传统的语境观,语境不是预先给定的,而是随着交际情形的变化而变化。它是一种动态的语境观,是由一系列对外界的假设构成的。它不仅仅局限于话语的物理环境或前后文,它还涉及交谈双方的心理活动,比如信仰、记忆、假设等。掌握关联理论中的语境假设、语境效果、关联性、语境暗含等关键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隐喻的理解。隐喻可以从它的认知作用、性质及其它方面来进行分类。由于隐喻分类的多样性和不全面性,本文以隐喻出现的语言单位为分类标准,从三个层次上把隐喻划分词语型隐喻、句子型隐喻、超句子型隐喻,并结合若干实例,从各个层次包含的多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的指导作用,进而强调寻找新旧信息之间的最佳关联在隐喻的理解中的重要作用。在语言学上,隐喻的使用能够引起词汇意义的变化,比如意义扩大和意义转移。在此基础上,本文期望对英语阅读带来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