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主要分布于东北亚地区,其果实和藤茎中富含大量木脂素、三萜等生物活性成分,被广泛应用于功能食品和药品领域。本研究以北五味子藤茎为原料,对北五味子总三萜、木脂素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干预急性和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效果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北五味子的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主要结论如下:1、将高速逆流色谱和制备型液相色谱两种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从北五味子中分离木脂素的方法。北五味子藤茎粉末经70%乙醇粗提后,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进行梯度乙醇洗脱,得到的样品采用溶剂系统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1:1:1,V/V)的高逆流色谱和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V/V)的制备型液相色谱进行进一步分离,并对这两种色谱方法的效率和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的6种木脂素单体采用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结构鉴定,所有化合物的纯度均在91%以上。结合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将树脂纯化产物认定为北五味子总三萜、木脂素。2、采用小鼠建立了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通过20d后血清和肝脏的生理生化指标、抗氧化活力以及肝脏HE染色病理切片考察北五味子总三萜、木脂素的保肝作用。小鼠在摄入50%乙醇后,肝组织及细胞出现严重损伤,血清及肝脏各指标出现异常;北五味子总三萜、木脂素各剂量组的病变明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肝功能及血脂水平恢复正常,抗氧化酶的活性得到增强。试验结果表明,北五味子总三萜、木脂素能够降低血清中ALT、AST、ALP、TC、TG和LDL-C的水平,提高HDL-C的水平;降低肝匀浆中MDA的含量,提高SOD、GSH、T-AOC的含量,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3、采用大鼠建立了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测定30d、60d和90d血清中肝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及氧化-抗氧化能力的动态变化,发现机体对于酒精的摄入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在摄入30%乙醇后,TC、TG和MDA的水平显著升高,HDL-C、SOD、 GSH、GSH-Px和CAT的水平显著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酒精摄入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逐渐增强,在90d较30d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北五味子总三萜、木脂素摄入后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明显恢复,同30%乙醇组相比,高剂量组TC、TG和MDA的水平显著下降,HDL-C、SOD、GSH、GSH-Px和CAT的水平显著上升。4、采用大鼠灌胃给予不同浓度乙醇90d后,30%乙醇组肝脏发生较为明显的脂肪变性,肝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肝匀浆MDA、ROS水平升高,GSH、GSH-Px、CAT水平下降,肝微粒体CYP2E1的表达和活性增强,HO-1的表达和活性遭到抑制。在给予不同剂量,特别是高剂量北五味子总三萜、木脂素后,大鼠肝脏的脂肪病变明显减轻消退,肝功能显著恢复,抑制了CYP2E1的异常活化,HO-1的活性、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以上试验结果说明,北五味子总三萜、木脂素对于酒精摄入引发的急性和慢性肝损伤都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1)北五味子总三萜、木脂素能够缓解乙醇代谢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肝细胞及细胞器的功能和结构;(2)北五味子总三萜、木脂素能够调控乙醇代谢中关键酶,尤其是CYP2E1的表达,从而减少ROS的生成,减轻对肝脏造成的氧化损伤;此外还能够诱导HO-1的表达,激活其被乙醇抑制的抗氧化作用,将CYP2E1作为底物降解从而降低其活力,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进而改善酒精摄入造成的氧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