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觉醒,家长群体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求逐步提升,参与意愿十分强烈。面对杭州市S区0-6岁儿童家长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多元化需求,S区政府在现有治理机制下已为辖区公民提供了基本的3-6岁儿童保教公共服务和少量0-3岁儿童保教公共服务,但从更高水平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视角来看,S区学前教育仍存在着家园互动水平较低、政府各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家长群体参与程度不高、0-3岁儿童保教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等现实问题。 研究者力图通过问卷调研与深入访谈的方式,对S区当前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总结了其公共服务既有优势,挖掘固有机制下仍需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并在对网络化治理理论应用于S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治理的可行性分析基础上,结合S区不同治理主体已有的资源,探索能够促进S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网络化治理机制。 研究者认为,对于S区0-3岁、3-6岁儿童保教公共服务来说,因为其发展程度和基础不同,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机制。针对前者,应当以扎根社区的第三方组织为网络集成商,将政府管理下的保育机构、市场中符合资质的保教中心、提供早期看护服务的非营利组织等合作伙伴集合起来,建构满足公民早期保教需求的网络化治理机制。针对后者,政府可以依托公办幼儿园作为提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主体,以政府作为网络集成商,将私人部门、第三方组织和公民共同纳入到治理主体的网络中来,并在已有的政府官僚性服务运行体制上搭建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制定绩效评估与责任机制,协调各方关系,解决现有治理机制的弊端,共同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