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各大区电网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短路电流越限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网架结构对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研究面向短路电流越限消除的网架结构优化方法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裕度,降低事故发生后出现连锁故障的风险以及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等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凭借其自身适宜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优势,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各大区电网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短路电流越限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网架结构对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研究面向短路电流越限消除的网架结构优化方法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裕度,降低事故发生后出现连锁故障的风险以及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等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凭借其自身适宜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优势,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我国已逐渐形成大规模的多馈入系统。高压直流线路的接入也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分析多馈入系统中存在的关键安全性问题,指出短路电流水平和多馈入短路比等关键安全性指标与节点阻抗矩阵元素存在的对应关系。基于节点阻抗矩阵元素的物理意义,提出了节点阻抗矩阵元素的混合整数线性建模方法,并实现了网架结构优化模型中短路电流、多馈入短路比等关键约束的建模。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馈入短路比约束的建模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模型的求解效率。结合支路追加法研究了系统结构变化对短路电流水平的影响,为网架结构优化方法限制短路电流水平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进一步地,提出了计及短路电流约束的网架结构优化方法,以给出消除短路电流越限的最优线路开断方案,并提出了多种约束集削减策略,以提高模型的求解效率,增强模型在大规模系统中的适用性。以修改的IEEE 30节点和IEEE 118节点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考虑到多回直流线路馈入同一交流电网的情况,受端交流系统的多馈入短路比应维持在一定水平之上,以保证能为直流线路提供充足的换相电压。本文首先分析了系统结构与多馈入短路比的关系,指出了网架结构优化过程中考虑多馈入短路比的必要性。然后,综合考虑N-1安全约束与各类运行约束,建立兼顾电网安全性的面向短路电流越限消除的多馈入系统网架结构优化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求解策略以提高模型的求解效率。通过修改的IEEE 30节点和IEEE 118节点系统为算例对本文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风电飞速发展,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大,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广泛应用于风电系统中。直驱风电场并入弱交流电网的场景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存在。直驱风电场与弱交流电网之间相互作用会引发次同步振荡,对于这一场景的次同步振荡问题亟需研究。针对直驱风电场并入弱交流电网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现有研究多将整个风电场等值为单机模型进行研究。
我国是地震的高发区,每年因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震后救援中,应急救援物资的调度是开展应急救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应对突发事件和开展灾害救援的基础。地震灾害发生之后三天是救援的关键时期,也就是“黄金救援期”,在这阶段能否高效、精准地预测应急救援物资需求并在第一时间送至灾害发生地点,往往直接影响受灾人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在救援初期信息匮乏、救援物资不足的情况下,建立救灾
SCADA系统为机组运行状态评估和预测提供了可靠的大数据来源,如何有效分析这些数据,开展机组运行状态评估及预测,降低风电机组运营成本和停机时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SCADA数据,建立分层次预警模型,开展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评估和预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数据预处理及特征参数提取。SCADA系统数据量庞大且随机性强,包含着许多无用数据点,为降低无用数据点对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影响,本文清洗掉风电机
输配管网是区域供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不仅具有高昂的初投资、复杂的结构形式,而且在输配供能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能量耗散,降低区域能源系统的整体性能。对区域能源供应管网进行优化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约投资,提升系统供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基于对管网供能系统进行优化的目的,针对管网供能有效性、经济性和供能可靠性,分别提出了火积效率、管材初投资、可靠度三个评价指标。对供能有效性,建立火积效率评价模型
风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的能源危机,近年来不断被大规模列装,然而风电的过量接入会威胁系统的稳定运行。一方面,当大规模风电场经送出线路向电网输送电能时,其升压变压器和线路上的无功损耗会使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降低;另一方面,风电场并网会改变系统原有的潮流分布和惯量,影响系统暂态稳定性。因此,在风电场规划建设中,分析研究其穿透功率极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静态电压稳定和暂态稳定,结合
随着蓄电池组作为后备电源在各行各业供电系统中的广泛应用,蓄电池组的健康状态密切影响着各行各业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为了确保蓄电池组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针对蓄电池组各项特征参数的检测技术应运而生。近年来,蓄电池内阻与蓄电池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因此通过内阻的大小可以判断蓄电池的健康状态,以更低成本实现更高精度的测量是蓄电池组内阻检测研究中的关键。本文在对现有的内阻检测方法
国民经济和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现阶段的电压控制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其一是如何统筹多种调压手段,通过协调多种调压方法实现电压快速、低成本调整过程;另一方面挑战是如何维持主动配电网电压质量运行。其难点在于配电网系统中多个分布式电源的出力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实际负荷与预测值存在偏差,这种不确定性对调压方案可靠性和适应性要求较高。本文在对现有主动配电网电压控制的研究成果进行
煤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砷化合物由于高毒性、致癌性等特点被广泛关注。燃煤烟气中的气态砷主要以As2O3的形式存在,采用固体金属氧化物吸附剂对气态As2O3进行捕获是一种具有前景的砷减排技术。本论文探索了铁锰基吸附剂对气相砷吸附的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首先建立了砷价态提取的方法,成功定量分析了吸附产物中不同价态砷的含量;探究了不同工况下吸附剂砷吸附性能;结合吸附产物的变化规律,利用XPS表征技术,研究了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