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秀拉》中女性人物的性别身份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fe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秀拉》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1973年出版的第二部小说,这部作品在文学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评论界对这部作品褒贬不一。这部作品时间跨度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黑人民权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小说刻画了三位女性的盛衰和黑人区生活的境况。通过对三位女性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的分析,揭示了她们在追求自我性别身份的历程中勇往直前。通过三位女主人公在经历了由最初接受父权社会配置给的她们的性别角色,到反抗男权话语界定的“女性气质”的两个阶段后,她们建立起了一种两性和谐的新型性别身份。莫里森着眼于黑人的独立思维能力,她认为这与他们追求与白人平等生活来说非常重要。同时,她认为黑人对自身民族的认知其实就是黑人对自我个体身份民族身份的认同问题,而身份认同问题直接影响着黑人在当代美国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第一章先是对性别研究理论的阐述,继而介绍了托尼莫里森及其作品《秀拉》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价值。第二章分析并颠覆了传统性别系统和严格社会等级。第三章是探寻并重建主人公的性别身份。第四章是结论部分。莫里森在《秀拉》中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对黑人历史和黑人女性悲惨命运的再现,揭示黑人女性面临的身份认同的困境。在黑人女性同时处于父权制和种族主义的双重桎梏的困境中,莫里森帮助黑人女性进行身份重塑之路.
其他文献
回指,作为语篇的重要衔接手段之一,不但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信息传递的精准性与完整性,而且关涉到沟通双方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认知的一致性与协调性。很多学者对回指做了大量的研
为了研究飞秒激光光束质量因子M2基于高斯光束的传播特性和能量密度分布,在对飞秒激光光束质量因子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数据计算,给出了飞秒激光脉冲照射屏幕
本文介绍了关键的触摸屏性能参数、重要的触摸屏设计特性、重要的设计取舍以及产品设计人员在选择触摸屏供应链时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是一位声名卓著的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被英国大文豪格雷厄姆·格林称为“最重要的美国作家之一”(冯内古特1)。《囚鸟》是冯内古特的
刻板效应与偏见已经成为了跨文化沟通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刻板效应指的是被某一特定群体所普遍认同的观点(史密斯1990)。迪瓦恩(1989)说过,人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受到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