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持续雾霾天气,PM2.5因此受到国内外政府和众多研究机构部门的高度重视。金属元素是PM2.5的重要组分,分析金属元素在PM2.5中的物理特性、含量及形态,研究其来源、形成、分布和迁移转化,对更好地理解和评估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控制和防治环境空气质量有深远意义。本论文以昆明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在城区环境空气清洁对照点、工业密集区、交通密集区布点采集PM2.5样品,对样品质量浓度、34种金属元素浓度、24种金属元素形态浓度进行分析,运用地积累指数、富集因子法、聚类分析、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昆明市主城区PM2.5金属元素源解析及功能区分析,运用计算生物利用系数、浓度含量比较等方法,对交通密集区PM2.。金属元素形态进行研究,借鉴美国环保总署推荐颗粒物金属元素风险评价的方法,对昆明市主城区PM2.5 Co等10种元素进行风险评价。研究显示:昆明市主城区PM2.。质量浓度工业密集区>交通密集区>清洁区;清洁对照区Mn, Co, Zn, Mo, Ag, Cd, Pb等人为污染源元素浓度有较高水平;工业区与冶金化工工业生产有关的V、As、W、 Mn、Co、Ni、Cu、Zn、Ag、 Cd、Pb等元素PM2.5样品,浓度值很高;城市交通密集区V, Mn, Co、Ag样品浓度值具有较高水平;昆明市主城区PM2.5Sn、Ag、Cd、Pb、Bi、Ca等元素背景浓度较高,主要来自人为活动,城区PM2.5金属元素来源以混合源为特征;交通密集区Ti、V、Rb、Fe主要以残渣态(F4)形态存在,As以可交换态与可溶态(F1)、氧化物、有机质与硫化物结合态(F3),Y、La, Sm、Cr以F3、F4, Sb、Mn以F1、F4,W以F1、F3、F4、CO、Ni以氧化态、碳酸盐态与还原态(F2)、F3、 F4,Cu以F3,Zn以F2、F3,Sr以F1、F2, Ag、Cd以F2形态存在,Mn、 Ba、T1四种形态平均分布;Sr、Zn为生物可利用元素,T1、Ba、Cd、Ag、Mn, Rb、As、Sb、W, Ni、Mo、Co、Pb为潜在生物可利用性元素;昆明市主城区PM2.5中的Cr、Mn、Cu、Pb、As等元素对儿童健康有不利的影响,Co、Ni、As、Cd等元素致癌风险远小于建议水平,其致癌风险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