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分期治疗气滞血瘀型重度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ie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医药分期治疗对气滞血瘀型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年龄在14-27岁符合气滞血瘀型重度原发性痛经病例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中医药分期治疗组35例和痛经宁对照组35例。治疗组平时耳穴贴压并内服经验方理气活血汤,经前、经期服经验方痛经宁。对照组经前、经期服痛经宁,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治疗前、治疗期间及停药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痛经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8.6%)、愈显率(74.3%)高于对照组,愈显率差异显著(P<0.05)。2.治疗后两组痛经积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停药3个月与治疗第3周期比较无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痛经积分明显下降,治疗第2周期、第3周期及停药后3个月两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3.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停药3个月与治疗第3周期比较无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明显,治疗第2周期、治疗第3周期及停药后3个月两组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1,P<0.05)。4.治疗后两组均能降低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在降低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增强(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降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5.治疗组14~年龄段与24~年龄段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2年病程段与10~年病程段及2~年病程段与10~年病程段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分期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气滞血瘀型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痛经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同时降低全血及血浆黏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考虑可能通过改善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而发挥治疗作用。该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重度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较满意,不失为临床上治疗气滞血瘀型重度原发性痛经可提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水利工程具有规模大、工期长、施工过程复杂等特点,因此引入项目管理对于规范施工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项目管理的含义出发,对项目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
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难题一方面表现为形式无效,另一方面表现为内容无效。我国现阶段德育教而无效的原因一方面是"不及",另一方面是"过度"。针对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难题应坚持以下原则
背景:长链非编码RNA作为近年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关其调控骨自噬水平及运动对其影响的作用机制尚待揭示。目的:总结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调控骨自噬水平及运动对其影响
目的:观察丹酚酸A、B及其分子药对配伍对肾纤维化中PDGF-C/PDGFR-α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建立分子药对配伍的新模式,为应用中医理论研究中药分子药对走向临床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目的:初步探索血压晨峰增高的老年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中医证型方面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163例60-80岁的血压晨峰增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
目的:观察评价放痧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的受试者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门诊,收集符
目的:本研究目的为评价补肺健脾益肾法对早期COPD稳定期(肺功能Ⅰ、Ⅱ级患者)的疗效,减少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减缓COPD患者肺功能的下降程度和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
背景偏头痛作为神经内科最为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它在人群之中的发病概率较高,根据调查回报偏头痛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女性偏头痛发病率为17.1%,男性偏头痛发病率为5.6%。在
对信钢轧钢Ф370mm二辊立轧机发生轧辊隔槽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智能产线是智能生产的承载者,是新一代智能制造三大系统(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服务)集成的基础。智能产线系统集成在某公司的应用,实现了基于云架构的人、机、料、法、环、